关于文明起源的标准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文明历史的思考
把社会文明的出现定义为文化为主的标准而不是纯粹物化标准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也就是体现了人的主动特质的主观能动性的本质性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纠结于西方文明标准三要素的所谓的文字,冶金术和城市的出现。现在通行的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准实际上是基于一种西方的客观性的利益文化所得出的结论。而中国提出的包括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城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以及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国家,实际上也是与西方对于文明定义有相似之处,相比较西方的定义有所进步。但依然没有注重文化的创造性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忽略了文化存在的形态的考察对于文明的定义的意义。所以说。突出文化作为文明的定义是非常正确何必要的。因为它是从整体上对于人类的整个发展阶段性进程进行了概括,而不是突出某一个客观现实存在点位,也就是从基本的文明存在的人的主动的本质的主观意识的意识基础上对于文化加以尊重。从而对于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全球普遍各地出现的不同文化托举的不同文明得承认。利用现有的历史遗存对于实际存在的文明进行优劣和先后的有选择的进行排斥或者是否定是西方的强盗利己逻辑和宗教一神与科学唯一意识的延伸。是对于基于人类主观创造的包括主观与客观综合表达的文化作为灵*的人类不同文明共生并存的否定。通过文化对于文明定义的重要性的逻辑的建立,可以更加的重视人类发展的过程性的存在。包含主观能动性的各方面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强调不同文明时期的早晚和相互之间的传承与优劣之上进行所谓的排序,从而证明现在所有文化之间的比较效应。也就是突出人文的主观性即道德性,为未来的共同进步打下基础,而不是纠缠于西方遵从的客观利益的相互比较,限制人类发展的空间。
文化的产生来源并不是孤立的,是基于人的主动的特质所进行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物质创造的过程性经过总结与沉淀后形成的文化,文化在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与现实活动相互影响,逐渐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形成一种的系统,并成为一定地区的处于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早期的文化意识形态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有限,所以更多的在精神生活上依赖于文化的主观成分,神话传说盛行。反过来,文化对于客观生活的影响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人类的客观现实层面。也就是宗教的发展。随着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文化又变成了倾向于人类认识自然后,对于自然必然存在的一种崇拜,又形成了科学的文化。但是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就是人类本质的一种主动倾向。也就是文化的特征上,具有人的本质特征的表达。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左右勾连,相互包容,有利于继承又勇于发展开拓的精神。所以成为了唯一的一种非常优秀的基于责任意识的世俗文化。总揽全球独一无二。
一旦形成文化以后,就进入了社会历史的相应的文化的继承过程,从而反过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和精神创造进行了相应的具有继承性的延续的作用。所以说重视文化的研究要比所谓客观的物质条件的相互联系与转化更具有人类的特征性表达。也就是文化的表达极其贴近人类的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的表达贴近于人类社会性的属性。
文化可以包含很多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的产物。所以说。它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适用的特点。也就是对人类所有的文明都能够包含在内。因此用文化的标准而不是仅仅用客观考古遗存的标准衡量文明的标准是具有广泛意义的。这个标准也适合符合中国文化的和基本特征。
对于远古历史中人类发明创造与文明出现往往以单一的国家或者是国家权力者作为标准答案,会出现过分的强调形式化内容的表现,而忽略了人的主要创作能力中主观的一面即精神世界的拓展,也就是因为文明甚至文化认为具有极其完备的传承结构的单一或具体的结构性存在是不对的。同样后人因为早期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往往是巫术或臆想而不科学会被否定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恰恰是这些主观的创造支撑起来今天的存在,不能以今人笑古人。所以越是神话传说越有早期意识价值而应该加以重视。
中国早期文化,首先它的集大成者可以归结到易经和八卦,但是作为文明并不一定是从八卦或者是易经才产生的,也就是不能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一种,或者是某几种单一元素的延续,这样会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认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因为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在客观上符合客观规律不能作为文化发展的必然,在人类文明上因为是主观参与了人类的主观创造和社会的展示,所以说文明必须包含主观文化,也就是主观的成分。而文化因为主观的不同一定是存在多样性。所以说过分的强调客观存在的唯一性和必然逻辑性是有违背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的。早期真实现象的,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在早期发育可以形成像易经和八卦等被总结出来的这种精神文明,但是并不是说这种精神文明产生了中国的所有文化,因为这样单一结构性的必然的认识使得中国文化就成了因果倒置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早期的文化就被屏蔽而使得文化的发展的认识出现畸形。同样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是显性存在,有一些是隐性作用,在社会文化创造的结果上具有显性而创造这些结果的过程具有隐性。反过来看,这些文化成果的载体也就是社会性的人的存在状态本身。我们强调了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很多非常出色的人物对于文化创造的母体效应,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是他们个人的表达或者是能力展示。具体的个体充当了文化发明和创造的全部的功绩,这实际上对于人类文化,主要是中国文化发展认识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客观的认识可以接近相同但主观的认识千奇百怪,并且客观认识又依赖于主观基础,所以肯定是有许多的社会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是所谓的交流形成了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成了集大成或发明者,而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就产生了一些可以完全否定文化或文明产生所要依据的社会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过程性的存在的结果。
至于说八卦或者是易经的出现,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的完全确立,这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中国文化,它不仅仅表现在八卦和易经的表达上,也表现在其他的方面,比方说商人重*导致了中国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拜的产生,从而对历史中往往在其他地区非常强势的他信的物化意识为主题的宗教予以了对世俗性的抑制权力,也为中国很早就建立世俗文化打下了基础。周朝的以德配天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对世俗社会的产生和世俗思想的强化以及对后世中国的文化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产生了诸子百家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对于以世俗为底色的精神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这也说明这种探索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而且是多数不是帝王而是中下人士产生的,就如同儒家思想的产生,在前期一定是有很多人做了铺垫工作。并且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对于周朝礼制性理智社会的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一两种思想或者文化或者精神完全概括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的系统的全面的主体而应该是在一个方向上的集大成。
也就是说所谓的圣人创造文化实际上是圣人总结了人类历史或中国人类历史过程中文化的发展的成果形成了具有个人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和流派。这种流派往往经过了社会的选择和放大才形成了某一些人在思想上的表现为显性的表达。比如像一些君王对于思想性文化的个人的意识性的名义占有,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许多诸如其他文化官员辛勤工作和全面创造的概括和总结。也如同我们看到的很多书籍。比方说很多后人的创作托了周公。或者是托了炎帝,*帝等一些人的名义创造的文化或文章的表现那样。同样吕氏春秋并也不是吕不韦的私人作品,之所以在人们认识中并不觉得突兀,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私有意识已经十分成熟。
由于古代人们对于史前历史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通过神话进行解答,这是在所难免的。这种神话的产生,往往是有文化意识形态基础,而这种意识形态基础就是我们文化留下的影子,或者是它的精神影响和内涵的表达。我们如果完全按照神话的色彩进行客观的具体的人格化的而不是文化性的表达,在于今天已经掌握了许多历史发展脉络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是对我们自己智商的一种不尊重。
我们的文化可能会有很多分支在历史的过程中因为不符合社会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他自身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的表达而消亡了。但是整体的文化特征会被继承并在其中包含有某些消亡文化因素,因为后期的大一统和封建王朝的包容性而有所显示并会得到一定的强化。这里并不能否定,或者是完全的否定秦汉时期人们对于这种文化产生过程的回望。毕竟这种回望也是古代古人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具体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的一种精神上的创造。他实际上体现了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相比较西方的清清楚楚非常逻辑客观表达完整系统表达。我们如果有一些不正常,不系统,不全面,是非常正常的,反而显示出西方所谓的早期文化带有很强烈的编撰成分的可能性。如同我们看到中国的诗歌和文学的表达在早期往往都是言简意骇的,而西方往往是鸿篇巨制,长篇大论,这也说明我们是符合、西方是不符合人类语言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被现在的西方人自己刻意而东方人无知的人们往往加以忽略并崇拜。
如果说我们的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可能也是我们的先人作为中国主观文化早期十分发达和具有人文世俗特征的一个相适应的客观必然的方面。对于中国文化的个别性的特点的研究,或者说突出,实际上是对世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人类本质性认识不足的表现。中国文化所表达的世俗性以人为本的特征,实际上是真正的体现了人类本质性特质主动表达的。是具有普遍的基础的存在。而不是像西方文化那样完全建立在客观的和他信的精神意识基础之上的。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世界上很多文化都具有不同之处是因为它更具有全面丰富和基于人的本质出发所产生的文化。
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文化和整个世界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也是世界文化和社会历史潮流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求人类不同地区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发展的原因所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和创造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早期文明的先进。相对于西方文化和其他的中东地区以及南方文化表现出了丰富多彩人文以及包容性。这是我们可以自豪的。不能因为我们的一段时间的落后就抛弃自己的文化,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整体优势,于是就对别人的文化嗤之以鼻。不愿意接受采纳,这实际上本身也是违背了我们自己文化的包容性的特点的。
近代中国文化产生了人民性。也就是强调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作为历史创造的主要动力。而历史上所谓的个别人物只是人民创造的一个集中表现。这也是对文化发展和文明创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总结和提高。这种基于人民性认识的对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认识角度实际上也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参与文化创造形成文明的动力。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在已经具有这种思想高度上依然还十分的怀旧抱着圣人发明文化和创造文明的思想不放,实际上也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我们既要尊重人类整体对于文化创造的贡献。也要尊重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文化进行总结,形成集大成者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普遍和个别都要加以重视,并且通过提炼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对于中国文明历史渊源以及这期间由于按照其他标准产生的对自己本身的不自信和文化焦虑完全不必的。只要有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刻认识的人,完全可以有自信。也就是所谓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这种精神意识状态。充分相信我们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以及源远流长。也就是说我们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地位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我们自己的自豪。而不必因为一点点现实考古缺陷或者是在别人看来所谓的不正确就不知所措,拼命的去证明些什么。而是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既要做好历史的开挖掘和文明的寻根,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工作,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这样,历史的真相永远可以挖掘,现实的认同也要追求产生。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学的必然的结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成长起来了,也就不必再为童年时的那些烦恼去忧虑。一个自信的民族,一个开放豁达的民族,一个胸怀天下包容一切并感化和承担责任的民族将屹立在不仅仅是世界的东方,而是整个世界之上。它将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过程在文化上保驾护航而不至于只是相信或者是追求西方利益文化的某一个极端的表达从而导致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