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日本即将排放核废水一事了,和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不同的是,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是被大地震牵连了,大地震才是引起核泄漏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人为原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有的说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了爆炸。有的说是核电站在设计的时候,沸水反应堆有重大设计缺陷,所以后面才导致了爆炸。
不管怎样,这两个核泄漏事故带来的后果都是难以承受的。10年过去了,日本居然还没有找到妥善处理核泄漏物质的办法,干脆打算把它们全部排到太平洋里面。核废水排放后,其实最先倒霉的不是东亚的国家,而是北美洲。日本坐落于太平洋西边,日本暖流的方向正好是由南向北,连接着的北太平洋暖流是由西向东的。
洋流会把第一轮的核废水带到太平洋东部,不过海水的运动迟早会让核污染遍布四大洋,远在地球最南边的南极大陆也别想逃。
上世纪科学家首次提出能利用核物质时,就对它利用不当所带来的污染忧心忡忡,核物质所携带的辐射能比肩伽马射线,一旦来到自然环境中,势必会引发生态危机,使得生物变异。
这类事件在福岛核电站前几次的微量泄露后,已经有例子了。年5月,也就是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的两个月,研究人员在福岛核电站周边发现了一只变异的兔子,它没有耳朵,还有渔民发现了有九只腕足的章鱼,还有些昆虫也变异了,体型缩小,翅膀发育成了畸形状态。
它们无疑是受到了核物质的伤害,基因突变了。10年的时间,有的人都忘了福岛核电站发生过核泄漏事件,可对核物质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它们的威力并没有弱化,依旧能伤害到生物。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特别是海洋,里面应该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变异生物。
而以现在的科技实力,是无法充分净化核废水的,等到它混入了海水里,随着洋流去往世界各地,后果也会反馈到我们身上。
海洋生物同样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前美国西海岸连续出现了灰鲸的尸体,看上去不是自然死亡的,就有人猜测是被日本排放的核废水*死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赶赴现场,也没能判断出灰鲸是怎么死的,调查结果迟迟不公布。
灰鲸的搁浅一般来说不会如此密集,人们自然会认为灰鲸是碰到了什么,如此怀疑也是有道理的,灰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洄游路线和北太平洋的洋流差不多。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附近,有几个灰鲸族群,正好靠近福岛核电站,中了核废水的*似乎也能说得通。
海洋生物将是第一批遭受核物质伤害的,人类很快就是第二批,而且没有一个人没躲过。万吨核废水,预计要用40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排放完毕。日本说的什么大量放射性物质都会被去除,也遭遇了质疑,光是除去氢的同位素氚就不容易,更别说钴、锶等同位素了,想完全过滤是不可能的。
它们进入海洋后,带来的危害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会下沉到海底或者附着在海底沉积物上,非常棘手。所以说核废水一旦排放,后患无穷。现在就有因为核物质而变异的物种了,等到核废水完全进入海洋,情况会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