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720470.html#都挺好#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的最真实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标注明出处
注
电视剧与原著有出入
赵美兰与苏大强最终结婚了。
可在这场相对“畸形”的婚姻里,赵美兰太过强势,而苏大强太过软弱。
大家曾经一度都认为这可能是原生家庭的渊源,其实不然。
实际上,赵美兰与苏大强的原生家庭,其实都很强势。
可在如此相似的生活环境下,赵美兰的性格却愈加强势无比,而苏大强的性子则唯唯诺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胆小如鼠,两个人的性格完全是两个极端。
造成他们这种性格的原因,并非自身,在家庭教育上,赵美兰的母亲与苏大强的母亲无疑是失败透顶的。
即便作者对这两位母亲的描写笔墨费之甚少,可这两位母亲的家庭教育,却绝对是出了问题的。
一场畸形产物似的婚姻
赵美兰与苏大强的这场婚姻,更似是一场畸形产物。
这门婚事的初衷并不怎么光彩。
赵美兰的母亲一心要把自己的女儿当做“换取好处”的工具,希望借助女儿的婚姻与幸福换取儿子进城的机会和城市户口;而苏大强的母亲则一心想替儿子娶一个好掌控的儿媳妇,不至于让苏家失了面子,掉了里子,甚至为此费尽心思。
原本,赵美兰应该是拥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的,她聪明能干,人又会来事儿,在工作上也勤勉认真,前途甚佳,可惜,她的母亲并不算多么明智。
这个世界上,是有母亲会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的。
赵美兰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成全自己的那份母爱,选择将自己的孩子推向了一个不可测的深渊。
即便她相亲对象不是苏大强,但只要对方有着城市户口,有着可以供给他们一家子的利益,赵母也会毫不犹豫地将赵美兰推向那个人的。
书中这样写到:
“据我所知,爸爸妈妈的会面是小姑婆安排。为此,妈妈特意向同事借了一件九成新印花罩衫,一条灰色毛涤裤子。但是见面之后,妈妈很是失望。回到家里与外婆一说,外婆却是非常赞成,竭力动员妈妈嫁给爸爸。因为城里的工资基数高,每月副食品供应比乡镇多,外婆希望大女儿的出嫁能拉家里弟妹们一把,把他们都带到城里去。尤其是弟弟,我们的舅舅,待在小镇是没出息的,男孩子必须往外走,带路人就靠妈了。但妈妈不喜欢爸爸。外婆动员不成,就来了武的,更拉了外公给妈妈跪下,逼妈妈就范。妈妈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嫁给爸爸。”
在这样的家庭面前,赵美兰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尤其是当赵母拉着全家人跪在她面前使苦肉计的时候,她既纠结又痛苦,想到自己的一生幸福就这么被湮灭,想到未来要和那个猥琐胆小的男人共度一生,她便觉得愈发暗恨。
可惜,她自认为牺牲自我的这种行为,并没有换来多么感天动地的回应。
有一便有二,在这场妥协之后,赵美兰迎来了愈多的妥协与牺牲。
双方“不怀好意”的家长
从一开始,这场婚姻,在两边的家长心中,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可惜,他们的想象太过理想,也太过于明朗化。
赵美兰与苏大强这段婚姻的成就,几乎算是在两家人“逼迫”性的条件交易下产生的。
双方家长经过意见交换之后,与其说是征求两边孩子的意见,还不如说是走了个形式。
逼婚?可怜的婆婆。朱丽正因为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检讨婆婆对待公公和对待明玉的态度,看了这一段,不由寄予无限同情,某些怀疑之类的心思都不好意思再想。
就连朱丽都在一边感叹:
都知道强拧的瓜不甜,公公与婆婆的相处为什么如此不融洽,在婚姻的最初已经注定。可怜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记得以前看的书上说,当时由于户口关卡极严,农业户口与城市户口之间的差异简直是天上人间,迁入一个上海市的户口,在人们月工资才不到一百元时候,就需要交一万多城市建设费。所以很多农村最美的女孩嫁了城市最丑的郎,那个年代的畸形产物啊。
苏大强与赵美兰的这段婚姻,似是一场畸形的产物。
偏偏双方浑然不觉,甚至为这段“奇怪”的婚姻而感到欣慰。
或许有的人是心甘情愿地以为高攀,但是婆婆是一开始就不愿意。朱丽摇头,天下竟有这么狠心的父母,肯如此狠心推女儿入不幸婚姻的火坑,只为换取独养儿子的进城。明成家的外公外婆极端重男轻女。
这样一段根本不相对等的婚姻结合,注定悲剧。
两个原生家庭阴影下的病态儿
赵美兰与苏大强,似是两个原生家庭阴影下的病态儿。
他们一边依附在自己原生家庭的阴影上不肯离开,另一边却又恨不得摆脱这样的境况,求生不得,求路无门。
这两个人互相折磨了一辈子。
走进这段婚姻,也不过是为了满足两家人的愿望。
赵美兰从一开始就不想嫁给苏大强,后来答应妥协不过是为了家人的利益;而苏大强选择赵美兰,也不过是因为她的美貌,若不是如此,但凡苏大强能有自己的主见,能动动自己的脑子,那他也不至于会受后来的苦了。
有人说是赵美兰害了苏大强的一生,也有人说是苏大强害了赵美兰的一生,但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实则是在互相伤害。
苏大强为什么快到三十几岁了还没有结婚?
不是因为他自身要求高,而是因为他的母亲是难缠的。
做他们家的儿媳妇,不仅要听话,还要有体面。做苏大强的老婆,实在太苦,要求也“太高,”几乎得十八般武艺样样全能才行。
可苏大强自身的条件不算“太好,”不仅面貌酷似缩了水的皱核桃,性格上甚至都与人千差万别,面对那么个胆小如鼠,遇事只会往后躲,欺软怕硬的人,换了谁,对上这么一个人,都是不满意的。
除却家庭,赵美兰几乎算是挑不出毛病的。
可是,摊上这么个家庭,这么个母亲,她也只能望洋兴叹。
想当初就连相亲,都是苏大强的母亲陪着儿子去的。
可这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再看看苏母的要求,是给儿子找儿媳妇还是找保姆啊?
爸爸说,相亲时候,妈妈看上去很温柔很文静,奶奶看着很喜欢,爸爸自己也看着喜欢,再说又是镇上卫生所的正式工,医院的,多么般配。最主要的是,奶奶看上妈妈那双粗糙的手。小姑娘的手粗成这样,说明家中干活不少,以后肯定是个会过日子的。就这么,大家很快决定了婚事。奶奶答应女方,结婚后,一定千方百计将儿媳妇的户口弄到城里。
“因为人家的手粗”而去娶人家,这分明是觉得人家好摆布,作为儿媳妇,赵美兰嫁过去,估计脸色委屈都得受着。
这场不对等的婚姻,男方的态度早已摆明。
这样基础并不怎么良好的家庭,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这两人的婚姻基础并不良好,赵家想靠着苏家得到好处,而苏大强则是因为不自信而不信任赵美兰。
尤其是深受赵美兰重男轻女思想荼*的苏明玉,她对这背后的猜测有了更加严密的逻辑思考:
这个家庭太过男强女弱。
看已经有些泛*的结婚照上,几乎是明眸皓齿的母亲与小老头一样的年轻的父亲,条件差距如此之大,即使没有其他原因,两人的矛盾也早已存在,不必等新婚之日再产生一二。女太强男太弱,这个家注定畸形。明玉不由想到同样强悍的自己,苦笑。
由浅及深,苏明玉甚至想到了自己奶奶的死亡。
不过以母亲之*,并非没有可能。自己女儿都可以残害,何况奶奶。明玉不由心惊肉跳地想,父亲还真是小强,居然没病没灾活到今天,非常不易。又想,如果父亲不是那么无知,不是那么软弱,不是那么逆来顺受,是不是也会遭到奶奶的命运?至此,明玉开始可怜起了父亲。母亲的强势恶*,她受得太多,可以想象父亲也受了不少。即使父亲以前还是个正常人,三十多年下来,也差不多被母亲压制得残废了。不错,可怜,确实是可怜。看来有些事也怨不得父亲。
苏大强的无知造就了他的软弱,甚至还造就了家中几个子女的悲剧。
与其说后来苏明成的啃老巨婴是赵美兰过度宠溺给惯出来的,还不如说这不过是在重复这个家从前就有的现象,若是苏母活到现在,那苏大强估计也会如苏明成一般难搞。
何况,这两父子的行为举止是在太过相似,尤其是在“作”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他们几乎都走向了另类的极端
这两个人最终都走向了另类的极端。
不幸的是,赵美兰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重复了自己所经历的悲剧,甚至还混不自知,自认为是女儿对不起她;而苏大强则继续唯唯诺诺,当有了一个更强势的“母亲”来管制他的时候,他愈加胆小如鼠,甚至还愈加俯首帖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两个人的心理早已变得无比畸形。
所以苏大强才会在赵美兰死后如此解放天性,如一个老年巨婴一般,恨不得世界都围着他转。
若不是赵美兰的逝去牵一发而动全身,令这个家变得几近分崩离析,他估计只会被赵美兰“迫害”到死。
可即便赵美兰去世了,曾经受过的那些伤害,因为这两个人所受过苦的那些人的痛苦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
不说别人,就说苏家这几个孩子,他们几乎个个活在赵美兰的阴影里,在赵美兰去世后,除却远离苏家的苏明玉之外,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家庭问题上犯错误;就连赵美兰一度付出所有的弟弟也是一样的,他并没有太多的出息,就连当初结婚买房,孩子上学,都是赵美兰这个姐姐出的钱,甚至还时不时来苏家吸血……
想来,当初缔结这段婚姻的时候,两家的老人也未曾想过会变成这样吧。
赵美兰悄无声息的死亡让一切都变得脱离了轨道,可那些被她与苏大强所荼*偏离轨道的人呢?他们又该如何呢?
我们不得而知。
作者:
花语迟,自由撰稿人,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一个欢脱爱吃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