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忌讳多,尤其不愿意听到“盗贼”二字。他不许地方官员报告“盗多”与“贼情”。当陈胜、吴广举兵反秦的烈火愈烧愈旺,消息传到咸阳城时,秦二世被迫与朝臣商讨对策。朝会上,有的说这是反叛,有的说是盗贼,有人献言:“人臣不反,反而必诛。”秦二世听说后,颇为大怒:“何人敢言天下叛乱?”善于八面玲珑的叔孙通,感觉大事不妙,赶紧一个劲地解释:“儒生们说的不对,现如今天下一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不再用兵打仗。现在明天子在上,法令严明,人人敬职,四方尊奉,怎么敢有反者?这些群盗都是鼠窃狗盗之辈,不足挂齿。郡守尉现今正在追捕他们,不值得陛下为这事担忧。”秦二世仍不善罢甘休,严令御史惩治那些胡言乱语的儒生。
秦二世的这种忌病讳医的心理,与秦代的风俗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秦二世迷信上天,不自信,结果造成“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献谋”、“天下已经大乱,奸邪之事却听不到”的危殆局面。一位使者从东方来,他把民众造反的事说给秦二世听,秦二世勃然大怒,便要治他的罪。后来使者再来,秦二世再问,使者却说:“郡守、郡尉正在追捕这些群盗,现在全部已经捕获,不值得陛下为此担忧。”秦二世听说之后,龙颜大悦。赵高也把秦二世蒙在鼓里:“关东盗贼无所作为。”秦二世信以为真,依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一点儿也不知情。
在胡亥的畸形统治下,秦朝出现了几种怪异的现象:一是“杀人多者是忠臣”;二是“收税多者是明吏”;三是“群臣进谏是诽谤”,还有一种现象是“官员在位不谋政”。上自群臣,下至黎民百姓,人人怀有自危之心,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之下,唯有皇帝在醉生梦死。终于有一天,刘邦兵逼咸阳。秦二世气急败坏,于是派人责备他最亲近的人赵高,问他为什么一直向他隐瞒不报。赵高害怕了,担心秦二世惩治他,便与女婿阎乐、弟弟赵成等人密谋,杀掉秦二世,由子婴取而代之。
阎乐逼宫的时候,秦二世责备身边的一个宦者:“你为何不早一点告诉我?以至于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那位宦者说:“我不敢说,所以才保全性命。如果我早一点说了,我早被他们杀了,怎么能活到今天呢!”秦二世天真地以为赵高等人不会向他痛下毒手,还可怜兮兮地向阎乐讨价还价,愿意让出帝位,任万户侯。在遭到拒绝后,秦二世仍抱有幻想,说:“愿与妻子做百姓,和诸公子一样。”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赵高,替天下人诛杀你,我不敢不从令,你不必多说了。”此时的秦二世才明白,原来是赵高来逼宫,如梦方醒,后悔莫及,自知愧对死去的先皇、大臣和诸位弟兄,拔剑自杀。赵高随后命人以百姓的身份把秦二世埋葬在杜南宜春苑。
“龙虎散,风云灭。”东汉人班固认为秦始皇穷兵黩武酿成国家内乱,帝国大厦最后彻底崩溃在秦二世手中。他评论说,秦始皇在位的39年,在内平定六国,在外抵抗四夷,杀人乱如麻。长城之下,白骨森森,道路上头颅随处可见,没有一天不在打仗。最后终于酿成关东叛乱,海内反秦。将军在外叛变投敌,奸臣在内趁机作乱。唐人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说秦朝统治的失败:“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柳宗元的意思是说,秦代失误在国家的治理上,而不是失误在国家制度上。秦二世天性顽劣,只知皇权是享乐资本,却无治国理政之术,结果败国亡身,足以警示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