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幸的婚姻源自生命之初与母亲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78972.html

现如今的中国家庭,子女很难能和原生家庭分离,母爱密不通风,令孩子没有办法和母亲分离。

我认识一位母亲,他有一个学业优秀,事业有成的儿子。从小到大母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就是:“妈妈倾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你培养成人,你可不能不孝顺妈妈,妈妈后半辈子就指望你了。”

儿子结婚了想单过,母亲不同意,坚决和小两口同住,她跟亲戚说:“我辛辛苦苦培养的儿子,可不能让媳妇拐跑了。”

没有办法,儿子得听妈的,父亲不想和儿子同住,但是母亲坚持,于是老两口小两口住在了一起。

日子过得并不愉快,媳妇怀孕了,儿子做饭,母亲心里不舒服,整天沉着脸,儿子看见母亲不高兴,感觉照顾媳妇就是背叛了母亲,心里很有些愧疚。为了让母亲开心,儿子不敢照顾媳妇了。看着媳妇受委屈,他又陷入自责中,苦不堪言。

有一次,母亲不情愿地做了饭,媳妇让儿子去盛饭,儿子刚进厨房,母亲脸就沉了下来。父亲不敢吱声,于是赶紧进厨房去帮着儿子盛饭端菜,父亲的举动进一步激怒了母亲,母亲终于爆发了,冲着怀孕的媳妇发泄不满,指桑骂槐,说现在的女孩子太娇气,怀个孕就让男人宠上天,说自己怀孕时什么活都干。

媳妇再也忍不下去了,每天面对婆婆那张阴沉沉的脸,自己已经够压抑的了,每天下班不想回这个家。和老公倾诉,老公总是说她事多。说的次数多了,老公会不耐烦,甚至会气急败坏地说:“我妈不容易,她错了,也是对的!”

媳妇流着泪,默默地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儿子不敢去接,因为母亲说了不能惯着她这毛病,不能示弱。后来媳妇做了引产起诉离婚了。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的悲剧,一个母亲的悲剧。悲剧源自没有质量的婚姻,源自儿子没有和母亲分离。

这个案例折射出父母的婚姻质量直接影响子女的幸福。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找不到寄托,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越是在婚姻中得不到滋养,得不到爱的女人,越是把孩子抓得紧紧的,因丈夫指望不上,孩子是唯一的希望。

这样的母亲有比较强势,控制欲强,因为父亲比较弱,没有能力给妻子安全感,没办法介入母子关系。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研究母婴的关系,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母婴间隙”,就是母亲和婴儿从融合渐渐走向分离,父亲要适时介入母婴关系,让孩子和母亲之间有一个“缝隙”。

我国心理学家曾奇峰认为这个缝隙就是天宽地阔,浩瀚无边。有了这个缝隙别人才能进来,孩子才能走向大千世界。我们感谢母亲,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也应该感谢父亲,因为父亲是把我们从母亲身边拉开,让我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那个人。

案例中的父亲比较弱,没有能力介入母婴关系,从母亲身边拉开孩子,形成这个缝隙,所以儿子生理上是个成年人,精神上并没有断奶,他和母亲的关系是紧密的,别人没有办法进来,所以他不能进入亲密关系。

其实我们比想象的忠于自己的父母,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尤其深刻。案例中的儿子宁可放弃怀孕妻子,也不敢背叛自己的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曾经做过调查,有一半的婚姻瓦解与婆媳关系有关,表面上是婆媳关系不好,实质是母子关系畸形。

温尼科特说母婴关系决定一切。一个人生命之初和母亲建立的关系会形成一个模板,长大后,孩子在潜意识里会套用这个模板和别人建立关系。我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忠诚,重复着父母的命运。案例中的儿子像极了他的父亲,一直被母亲控制,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不敢承担责任,更没有捍卫自己幸福的能力,一方面他想让爱人满意,恋爱时处处照顾女方的情绪,满足女方的需要,就像和母亲的关系一样,所以才获得女孩芳心,抱得美人归。

但婚后母亲死不放手,儿子既要满足母亲又要满足爱人,内心痛苦不堪,最终他选择了原生家庭,维护了母亲,认同了父亲。他用重复父母命运的方式表达着对家族的忠诚。

打破家族不幸的魔咒,唯有觉醒,唯有切断代际传承,停止强迫性重复,和原生家庭说再见。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指向分离。如果你是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幸福,慢慢学会放手吧!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评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