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我牺牲式的母爱,养不出独立孝顺的孩子, [复制链接]

1#
医疗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记得在多年前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由于家境不好,但是妈妈还是尽自己所能让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上一顿鱼肉。而每次一家人都围桌而坐吃鱼时,妈妈都会告诉孩子自己不爱吃鱼肉,只爱吃鱼头。

妈妈还告诉孩子鱼头的味道如何鲜美,甚至比鱼肉要好吃很多。一直到孩子长大,妈妈已经把吃鱼头养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而孩子每次吃鱼的时候都会把鱼头主动的夹给妈妈吃,自己吃鱼肉。

当孩子长大后,每次回家都会把自己不穿的旧衣服,不用的一些旧物品,不喜欢吃的食物给妈妈打包回去,而把新的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

老话常说浇花要浇根,教人要交心。宠是害,严是爱。宠狗上灶,宠儿不孝。当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很容易把孩子养成恃宠而骄的“吝啬鬼”。

没有上限的父爱和母爱正是让孩子在自私的道路越走越远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妈妈应该先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照耀孩子,如果妈妈自己暗淡无光,把所有的光都给了孩子,那孩子也只能有一点点的光。妈妈应该是太阳,当孩子照成月亮。

柏拉图说:“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出美好”

做为妈妈用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去影响另一生命,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自我牺牲式的母爱,养不出独立孝顺的孩子,很多家长还没醒悟

1、没有上限的母爱让孩子恃宠而骄

老家的邻居育有三女一子,老辈人都是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三个姐姐从小都让着弟弟,爸妈都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新衣服都给唯一的儿子。

这个儿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习惯,爸妈把舍不得吃的面包留给儿子,儿子吃得厌烦了,就把面包随手一丢,或者一扔就给姐姐们吃。

这个儿子整天活得跟一个“小地主”似的,而爸妈和姐姐们都变成了“佣人”。十几年后,邻居家的儿子不爱上学,早早地步入了社会,爸妈舍不得让儿子外出打工,儿子就在家里经常以偷乡亲们的东西为乐,爸妈都护着。

去年回家,听说邻居家的儿子已经因盗窃锒铛入狱成为了阶下囚。

这样的情况最常见于农村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生了几个女儿,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之后那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父母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吃好喝好。

2、母亲太过“大度”让孩子变成了“吝啬鬼”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每一个妈妈都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把自己的爱无条件地给予孩子。

让孩子被爱包裹着,只要孩子有求,妈妈必应,而孩子从来不问妈妈有哪些要求。

记得在看到过一个短视频,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给妈妈要手机玩游戏,妈妈没有给,男孩就开始抢,妈妈用手捂住手机,男孩就开始拳脚相加把妈妈打倒在地上,嘴里还说让你这么小气,手机都不给我玩。

这显然不是因为妈妈的小气而被孩子打倒在地上,正是因为母亲太过“大度”,才让孩子变成了唯我独尊的感情上的“吝啬鬼”,而对生养自己的妈妈大打出手。

老人们常说小错护短,大错不远。而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上的严重畸形,自私冷漠,不孝顺父母,误入歧途等等一系列的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几乎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教导。

作家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里曾说到,中国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每一个“吝啬鬼”,“白眼狼”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自讨苦吃”的父母。

“爱”孩子设上限,做发光会照耀孩子的父母,娃长大会更孝顺

1、没有接受教育的孩子,就没有未来

司各特说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孩子,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遗产。

这也就是我们老话常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得有个度,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一个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是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容易跑偏。

李双江老来得子,宠爱有加,而过度的宠爱变成了溺爱,让原本多才多艺颇具发展前途的儿子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锒铛入狱。

这也就是老话说的惯子如杀子,没有上限不分对错盲目的付出,让孩子走上了不归路,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

2、给孩子的物质满足应与自家条件相符

崔玉涛老师在一期节目中讲到一个朋友家向自己哭诉自己含辛茹苦到头来养了一只“白眼狼”。崔老师的这个朋友说,自己每个月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工资,家庭开支比较大,家庭并不富裕。

崔老师的朋友知道孩子很喜欢吃带鱼,就会每隔一个星期给孩子买两三条带鱼,做好了给孩子吃,而崔老师的这个朋友只是一口不吃,全都给孩子吃。没想到孩子上中学了却对自己的妈妈说,你太懦弱了,就连吃条带鱼的勇气都没有。

瞬间崔老师的朋友被孩子的话说得哑口无言,只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动。崔老师告诉这位朋友说,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以身作则。

尤其是在给予孩子的物质方面的满足时,一定要与自家的经济状况相符,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否则会让孩子变得迷茫,分不清自己家的情况,变得爱慕虚荣。

3、让孩子学会分享是防止孩子自私的首要方法

李玫瑾教授指出三到六岁的孩子是性格和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要在六岁之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想要玩具躺地上打滚,爸妈就赶紧买下来给孩子,买回好吃的就赶紧先给孩子吃,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让孩子变得自私。

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在回忆自己的妈妈教育自己时,就曾说家里那时比较穷,家中的姐妹兄弟多,妈妈买回来冰棍后,每人一根,而妈妈没有。妈妈就让孩子们排好队,然后在每个人的冰棍上都咬一大口。从此,孩子们有好吃的都第一个会拿给妈妈先吃,这个习惯直到妈妈去世。

这就是卢勤老师教给我们的防止孩子自私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分享。

蒙特梭利说每一种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缺陷,都是在儿童阶段遭受过某种错误的对待而形成的。这句话用我们的老话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用无私没有上限的爱,让孩子变得恃宠而骄,无规矩,就会结出自私的恶果。

今日互动话题讨论:你是“鱼头式”的妈妈吗?你认为怎样才能防止孩子自私呢?欢迎爸妈积极参与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