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的上映,让观众重新审视起了“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少女李玩之烦恼,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困局,成长的代价是对庸常社会的妥协,是对油腻中年大叔的谄媚,是对这个的世界的被动和解。今年中国台湾地区上映了一部十集的短剧,堪称台版版《黑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故事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5个不同主题的故事组成了这部完整的剧,讲述了父母在子女教育成长上的困惑和教训!其中《茉莉的一天》最为深刻!
16岁女孩茉莉的妈妈林女士是个海归硕士。本来只要她继续深造就能成为大学里的教授,可是因为家庭和孩子,她放弃了这个机会。内心的不甘,让她把自己的梦想和期翼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她认为,只有把孩子培育成才,才对得起她放弃教授的这份牺牲。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她的大女儿茉莉从小到大乖巧懂事,品学兼优,每每谈起这个孩子,外人总是羡慕不已。
可是这样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却突然有一天晚上跳楼自杀了。她想不通乖巧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当天早上她还从监视器看到两姐妹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外界怀疑母亲宣称茉莉是失足摔下去的,也是因为痛失爱女,她的小女儿变得更加冷漠,直到妹妹考出27名的成绩之后,直接让她跪在自己做完晚餐,慢慢的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女儿之间很陌生。
为了找出原因,母亲开始翻找茉莉的东西,另一边她开始试图转移注意力,她希望老师将以前留给茉莉的补习时间一并全部留给妹妹,妹妹听到这个就不干了,母亲直言你就只想当废物吗?你不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我们父母的身份了。过后母亲不但不悔过,甚至还联系学校取消妹妹的午休用来学习,也是因为这次补习她才知道姐姐一直以来的愿望是就是出版自己的小说。
另一边的妈妈通过茉莉的诊断报告找到了医生,医生表示不能透露病人隐私,为了能够查出茉莉的死因,她找到先前认识的朋友,志雄正在研究提取到人类记忆的实验,在表明来意之后,志雄也同意了帮忙,但前提是要提取茉莉本人的神经元活动记录,虽然看到莫莉死前最后一天的行为,但是母亲仍旧不理解自杀的原因,在这期间母亲多次在信箱里收到一张报纸展开来看,才发现是茉莉生前获奖的新闻,这一下让她联想到留言的那个男生,于是她这回又提取了茉莉和男生的记忆里,只想要将自己的作品给偶像先看看,可是她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愿望,所以她错过了这次交流的机会,然而母亲只是固执的认为这个男生有问题。
于是她找上门去,虽然没发现什么,可她还认为觉得茉莉的小说见不得人,恍惚间她在教训妹妹时看到了茉莉,医院看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应该她应该看看女儿茉莉眼中的自己,原来长期生活在母亲中压下的她已经产生了畸形的想法,她会去图书馆看自虐的时候也不敢和家人分享自己写的小说,其实茉莉并不喜欢读书,可是她因为胆小不敢反驳,因为她没有像妹妹那样的勇气去说自己的意见,这回母亲发现在茉莉的记忆里,自己就像个魔鬼一样不停的下达任务。这天她从妹妹手中接过了茉莉的小说,虽然母亲成为了茉莉痛苦的根源,但这些痛苦也成为了茉莉写作的源泉,所以她还是感谢母亲的。
影片最后母亲自己又看了一遍茉莉的记忆,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恍惚间茉莉出现,为匆匆结束生命的行为道歉,片中母爱总爱唠叨,说要是我没有生你们,现在也是一个教授,她却不知道无形之中的压力更为致命,因为母亲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孩子身上,所以没了你才会没有喘息的机会,如何在爱和希望之间平衡,或许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希望那些饱受过虎爸虎妈“政治正确”荼毒,深受社会风气不知所措的人父人母,和即将孕育新生命的夫妇,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