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国性别关系更加平等,是传言还是真相醒醒 [复制链接]

1#
雷安萍怎么样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22/x6vigbi.html

引言

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新时代产物,这些年突飞猛进的闯入我们的生活,它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加便捷的沟通交流,在家里就能看到万事万物,但是,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近些年来关于在网络上探讨性别关系的话题一直是一种热门。

有心人就用它来挑拨性别对立,博取眼球和流量同时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讲的就是国外的男女关系就比国内更加平等,更加和谐。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我看不然,这是别有用心者制造的“烟雾弹”我们今天就来详细说一说关于古罗马,宗教里面男女关系的那些事。

一,把妻子卖为奴隶?惨无人道的“家长制”婚姻下,究竟反映出怎样的性别关系?带你从婚姻看两性。

古罗马时期信奉一条重要的守则,那就是所谓的“家长制”。这种制度就是古代罗马家庭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核心。古罗马的家庭是由成年男子为家长,加上他的配偶,和未婚的子女组成。其中家长作为男人,掌握着这个家庭一切的权力,对他的妻子,子女,奴隶有着绝对的权威。他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他对家庭的管辖权是不受罗马社会法律限制的。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男人作为家长,他可以把他的子女卖为奴隶,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变成奴隶的可怕,那是将一个有权利的自由人,变成了一个可随意支配的牲畜!对于妻子的权力则是更加的残暴,男人可以随意的处死自己的老婆,只要随意的给他按加你想要加的罪名,比如说妻子偷偷拿走了酒库的钥匙。

同时,在古罗马时代信奉着神灵,法国学者古朗士在《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指出“父亲是离着家火最近的;他维护使之不灭,他就是教士。在各种祭祀时,他的职务最高:他扼牺牲,他致求神保佑全家的祷辞。”

在加图的《农业志》种有过这样的阐述,在向门神亚努斯(Janus)献祭饼时,家长应当说:“门神父,我以此所献祭饼,热忱地恳求你怜悯我和我的子孙,我的家庭,我的仆人。”

通过上述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宗教文化贯穿着古罗马人一切的生活,可以说宗教管控着当时古罗马的“仁义道德”。

第二,那就是男人在宗教中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占据着绝对的权威。他们规定男性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圣洁的仪式只能有家主进行,同时通过农业志的引述我们不难看出,“我”——一个成年男性,才是家庭组成的围绕核心,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只能和我的仆人一样属于我的“财产”。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当时两性的结婚方式以及依附关系来看一看男女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罗马热人的婚姻分为有夫权和无夫权两大类别。有夫权的婚姻代表着女性从原本父亲的家庭中脱离出去,脱离了父亲家的圣火,转而从属于夫君,祭祀夫家的圣火。而无夫权的婚姻则罗马妇女依旧处于父亲的统治下,是父亲的家庭成员并且一直祭祀父亲家的生活,也被排除在夫家的祭祀活动之外。

按罗马法规定,享有夫权的人必须是自权人,自权人按盖尤斯的表述即是“拥有自己的权力”的人,而对于那些缔结婚姻的他权男子,由于自身仍处于家长权之下,其夫权便转移到家长权而由家长代其行使。换而言之就是如果女子所嫁的男子并没有脱离男子父亲的管控,男子依旧处于父权的统治下,那么女子也要接受男子父亲“父权”的统领。

在当时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婚姻(共和早期以及中期),罗马人一般进行缔结有夫权的婚姻,婚姻大致有三种类型。

其一:叫做“麦饼婚”,郑重地叫法叫做共食婚,这是当时贵族一般所采用的婚姻方式,共食婚首先需要进行一个占卜仪式,新郎通常都会在早上来到新娘家中与新娘共同接受占卜。占卜之后这对新人会向上天献祭、在10名证人的见证下宣誓、和食客一起分食麦饼,让所有参加婚礼的人在一起庆祝,在婚礼达到高潮的时候坐在用羊皮绑在一起的两张椅子上的新婚夫妇将向神奉献麦饼等祭品。

其二:叫做“买卖婚”。这是一般平民阶层结婚的方式,新郎结婚的时候向新娘的家主象征性的支付一枚银币,表示的是他从这个男性手中购买了这个新娘。

这种结婚方式就像是在见证人的公证下购买类似奴隶一样的货物,由此可见就算是结婚,也只是被视为交易的一种,在共和时期的女性是毫无地位的。

其三:第三种婚姻叫做自由婚,也俗称“时效婚”。双方“同居”一年,这段婚姻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但是古罗马的同居可不是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同居。古罗马传统婚姻中的同居不需要有实质性的、必须居住在一起的要求,只要妻子住进丈夫家,受到夫权的掌控,就算是“同居”。

有结婚就会有离婚,一般情况下,只允许片面离婚,也就是说只允许男子提出离婚,不允许妻子提出离婚。但是如果夫妻一方选择在修道院生活,或者配偶失踪满五年,可以提出善因离婚,表示夫妻双方均无过错,是意外导致不得不离婚。

你以为古罗马的两性关系仅仅是这样?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事物是不停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两性关系也会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到了罗马帝国早期,就和共和时期的婚姻不大一样了。这一时期“家长制”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其实当时女性不存在地位这一说法),女性在家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甚至可以参加家庭重要的决策。

原因是因为发展到这一时期,罗马不断向外征战,这就需要大量的男性去参军,家庭中的男性都在外征战,就需要靠女性来决定家中大小事务。同时也因此家族中成员有了更加广阔的财富来源,儿子可以通过参军来赚取军功获得财富,这就削弱了妻子、儿女们对家族中男性家长的依赖,导致家长的地位相对变低。

其次古罗马的婚礼越来越重视新娘这一角色,这体现为注重新娘在婚礼当天的装扮和服饰,想要通过装饰来表现新娘身份的转变,标志着她们从一个纯洁的少女转变为一个成熟的已婚妇女,在以后承担起生育子女、做好妻子角色的任务,只有完成了婚礼才算是正式的礼成,对于女性来说,婚礼的举办是一场“成人礼”。

并且于此同时,帝国出于对征战的需要,不得不完善法律对“家长制”进行一系列限制,以保证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来让前线更好的作战。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女性权力较高的辉煌时期,但是这只是虚假发荣的表象,是出于维护父权和社会现实需要,并不是出自尊重女性赞美女性的思想而引发的。所以依旧女性处于悲催的被统治地位。

二,一辈子的贞洁烈女?盘点一下在宗教里对于女性的位置安排。

上文我们说到,古罗马妇女在城邦祭祀活动中属于附属地位,但她们并没有完全被排除在祭祀活动之外,对于宗教活动来说他们依旧是古罗马城邦和家庭祭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的归宿不仅仅是家庭,有些女性也可以“抛头露面”的进行他们的工作。

维斯塔是古罗马的女灶神,她被古罗马看成是家庭和国家的保卫者,罗马的每家每户和国家都会有维斯塔女神的祭坛,祭坛上点燃着象征永不熄灭的圣火。古罗马人认为这关乎着家庭和国家的安危,一旦圣火熄灭了,国家和家庭必然遭受到不可预知的灾祸,甚至是灭亡。

所以在维斯塔神庙,会有六名处女祭祀进行工作,负责照顾神庙上的社稷神火。这些女孩年龄都在六到十岁之间,并且起初只有贵族家的子女才能胜任。后来因为贵族女子的减少,候选人不足,平民自由民的孩子也可以当选。

你认为这是女性有权利的体现?在宗教里任职,说到底这也是一种买卖。当这些适龄的少女被选为照看圣火维斯塔贞女后,他们就会被更高级的大祭司带走,脱离了原生家庭父权的控制,同时也丧失了在家庭中的权力。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财产权,如果在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无论她家庭中谁死亡他都不会获得遗产,反之,当她死亡的时候她原来家庭的亲属也无权去支配他的财产。

在宗教里,女性被打上了生育和纯洁的标签。作为祭祀的维斯塔贞女,他们必须做一次保持三十年处女的宣誓,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侍奉神的女子必须是纯洁的,从身体到灵魂,这样才有资格侍奉神进行圣火的看护。一旦她们失去贞操在这三十年里,那么他们受到的惩罚将会是十分严厉的,最轻的都会是关到地下室里面活活饿死!

这些女性和当时的女性比却无疑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们用这样的牺牲换来了其他女性不曾有的特权。那时候的社会是畸形的,“家长”看不起女性,却对贞洁祭祀圣女尊敬有加,并且圣女们会获得许多特权。

比如她们在公共场所出现的时候,会有专门的人为圣女们笞棒开路。在公共节假日期间,她们可以乘坐马车去游览古罗马的街道,在奥古斯都和继任者统治时期,她们不但获得了男人专属的看戏资格,甚至获得和皇室贵族妇女坐在高等包厢的殊荣。

并且因为侍奉神灵,她们被“神灵”赋予了一些男人才能拥有的权力,比如说她们有权利进行立遗嘱,这在“家长制”统治下,女性没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圣女们最令人骄傲的一项权力,因为这表示世人间接的承认了她们是在神统领下的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富私产,而不是作为男人家长的私人财产。

结束语:

古罗马在婚姻和宗教上对待女性的态度依旧可以引发今人对待两性关系的深思与探讨。古罗马人在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对待女子婚姻的变化,以及对待宗教圣女和平民女子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平等的性别地位取决于她们(他们)在社会分工中,能贡献的价值以及他们能创造的财富。帝国时期因为男人出外战争,女人能更好的持家,所以女性权力有所提高。宗教中的贞洁圣女因为侍奉神灵,所以也被罗马人视为创造了卓越的价值,才会有更多的特权。

以史为鉴,有一句话特别经典,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那时候的畸形的发展方式注定不会有尊重女性的文化。但是放在今天,就全然不同,巾帼不让须眉在各行各业都能体现而出,女子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这样优秀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两性文化真的会导致男女对立吗?我认为不会,希望大家不要相信有心人的危言耸听。

参考文献:

《古罗马婚礼仪式研究》

《罗马的文学与宗教》

《古罗马的婚姻礼仪与民俗》

《罗马的文学与宗教:文化、语境和信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