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十届肺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第 [复制链接]

1#

盛夏已至、骄阳似火,在灿烂的晨光中,我们学习班迎来了论坛九的“肺血管经典病例专场”,医院的熊长明教授、医院施举红医院的刘锦铭教授担任主持,点评专家为广州医院洪城教授、医院章锐锋教授、医院解卫平教医院王茂筠教授。

论坛九肺血管疾病经典病例

首先,医院张婷医师带来了名为“从肝肺到门肺?一例特殊的门脉高压症”的病例,患者以下腹痛伴胸闷、气短就诊,起病隐匿,合并肝脏弥漫病变、门脉高压征、脾亢,经历了肺内分流到肺动脉高压的演变,诊疗过程曲折,经过脾切除、肝活检术、多学科会诊等处置,最终诊断为门脉高压,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通过文献复习、张婷医师在分享病例的同时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PoPH的诊治较为疑难、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制定方案。

病例二,由南京医院解卫平教授团队的王艳丽医师介绍的名为“狡猾的肺动脉内占位”的病例,病例中介绍了一位中老年女性,以胸闷起病,起初CT考虑肺炎、随诊检查的深入发现肺动脉占位的情况,详细介绍了诊治过程中肺栓塞与肺动脉肉瘤的鉴别过程,最终诊断为肺动脉肉瘤。在这个病例的诊治介绍了许多诊治经验。肺动脉肉瘤起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针对肺动脉肉瘤的治疗方面,各位专家讨论热烈、除了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外,还应积极考虑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病例三,由广东医院郭文亮医师带来了名为“PTTM救治成功案例分享”,病例中介绍了一例有乳腺肿瘤病史,以活动后气促起病为主要表现,病程短、快速进展,患者氧饱和度下降明显,D二聚体明显升高、UCG提示肺动脉高压、CTA提示段以上肺动脉未见明显血栓。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诊断为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介绍了丰富的关于PTTM的诊治经验,PTTM进展快、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对于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急性肺动脉高压的,CTPA阴性、合并肿瘤病史者,需要考虑PTTM的可能性。伊马替尼可能改善肺血管重塑、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为明确诊治争取时间。

病例四,医院胡群医师带来了名为“曲径通幽-1例肺动脉高压求因之路”,介绍了一名中年女性,以活动后呼吸困难起病,伴双下肢水肿,既往糖尿病史,布加综合征因下腔静脉、肝中静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查体P2亢进,心超示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肺CTA示肺动脉主干增宽、未见肺动脉充盈缺损。通过完善右心导管检查、腹部静脉重建等措施,最终诊断为PoPH。期间通过文献介绍,介绍了布加综合征和Abernethy畸形的特点。针对于PoPH的诊断困难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引发了各位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让参会学员获得新的启发。

病例五,由医院张立医师带来的名为“一例肺动脉充盈缺损伴肺内多发病灶的诊治”,介绍了一名27岁,年轻女性,因“停经33周、咳嗽伴气促一月”为主诉入院的患者。该病例影像学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伴肺内多发病灶,详细介绍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尤其是关于肺内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相关鉴别,通过完善血培养、G试验、QFT、隐球菌检测来鉴别感染性疾病,通过完善抗核抗体、ANCA、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来鉴别非感染性疾病。完善肺穿刺等检查鉴别恶性疾病。通过详细的诊治思路的介绍,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病例六,由同济大医院肺循环科罗祠君医师带来的名为“一例悬而未决的PH合并双肺异影的诊治”,病例中介绍了一位中老年男性,以“活动后胸闷气促”起病,既往体健,影像学表现为肺动脉高压,CT提示双肺异影合并纵膈肺门、锁骨淋巴结肿大及双侧胸腔积液。详细介绍了双肺异影、纵膈肺门多处淋巴结肿大的鉴别,如结节病、感染、肿瘤、纤维纵膈炎的鉴别。与会专家对该病例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予的积极的建议,包括完善心脏MR、冠脉CTA、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左心相关PH的基础病的确定;针对于非感染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等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鉴别。获益良多!

论坛十肺血管无创评估论坛

肺血管无创评估论坛邀医院的李爱莉教授、同济大医院的王茵教授、医院的程兆忠教授、医院的李善群教授、同济大医院的史景云教授和余方友教授作为主持。

最后一场论坛中,来自医院的孔德红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肺血管病的应用进展》的讲座。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孔教授以PH为基础,从肺循环压力估测、右心功能评估、PH病因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在PH评估中的作用。为我们讲述了作为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对于PH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应用。随后,孔教授又结合四个不同程度的PH病例,具体介绍了其对于临床的重要价值,更加提高了临床医生对于超声心动图对于这一基础而重要检查手段的认识。

随后,医院的费洪文教授进行了题为《运动负荷超声的临床应用》的讲述,重点为运动负荷超声在非冠心病中的应用。首先,费教授对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分类、发展、生理学基础以及临床操作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费教授结合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病例,详细为我们介绍了运动负荷超声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费教授的讲课使我们意识到运动负荷超声对于心肺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然后,来自来自同济大医院的陈仰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PET-CT和心脏》的讲课。以右心低压、壁薄、易发生PH,而左心高压、壁厚、易发生HF的特点为基础,同时利用心肌糖、脂质在PET显像的原理,分别为我们介绍了PET-CT在右心和左心的应用价值,同时陈教授结合具体病例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在心梗合并HErEF、HCM、冠心病以及心脏康复过程中PET-CT可能发挥的巨大价值,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