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乙肝患者为母婴阻断开始抗病毒是利还是弊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4/5596661.html

预防乙型肝炎病*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根据年国内乙肝防治指南中的内容:HBV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HBVDNA水平较高(≥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近年有研究显示,对这部分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抗病*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清中HBVDNA水平降低,提高新生儿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DNA高水平孕妇给予抗病*药物,以提高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成功的母婴阻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孕中晚期,如果母亲体内乙肝病*达到6次方或以上,为了降低宫内感染,应该及时给予抗病*治疗,可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单用1种即可,无需联合应用;第二阶段是产后12-24小时之内(最好12小时之内)在不同部位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今天我们对那些未达到抗病*条件,为了降低乙肝病*母婴传播的宫内感染而开始抗病*治疗,抗病*药对胎儿的影响进行具体说明。

据研究表明,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即“小三阳”)孕妇的新生儿,HBV母婴传播率0.1%。这个比例是非常少的,几乎不发生宫内母婴传播,所以患者在未达到抗病*条件前是不需要为了降低母婴传播而开始抗病*治疗的。

HBeAg阳性(即“大三阳”)或HBVDNA≥拷贝/ml的孕妇子代HBV的感染率为5%~10%。因此,孕晚期抗病*治疗潜在的适用人群是HBeAg阳性或者HBVDNA水平≥拷贝/ml的孕妇。

那么母亲妊娠期服用抗病*药物对胎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根据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献指出,孕期口服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似乎与胎儿或新生儿畸形或严重不良事件无明显相关性,但结合临床研究数据,这些药物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严重不良影响似乎有增加的趋势。

据研究发现,在65例口服替诺福韦的HBV高病*载量孕妇的新生儿中,1例为多指畸形,而56例未服药的HBV高病*载量孕妇的新生儿均无畸形。

服用替比夫定的HBV高病*载量孕妇的例新生儿中,1例患有先天性巨结肠,1例患有动脉导管未闭;而一般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率为1/,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为2.9/。

研究发现,例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孕妇的新生儿中,1例为右外耳缺如、无耳道开口,1例为脑性瘫痪,1例为运动系统发育障碍,而例未服药组孕妇的新生儿无畸形或发育异常。

上面所提供的胎儿或婴幼儿的严重不良事件,虽然是低概率事件,但反复出现在服药中,由此也并不能排除抗病*药物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因此在年的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需要抗病*的妊娠妇女,在权衡利弊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DNA高水平孕妇给予抗病*药物。

目前抗病*药物对胎儿或婴幼儿的安全性还有待验证,目前不宜简单的常规推荐妊娠时期服用抗病*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小编在这里建议妊娠女性,不管服用任何药物,为了胎儿和自身的健康,都应该先和专业医师沟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