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api酱旗下美妆博主惨遭家暴暴行背后, [复制链接]

1#

年8月21日,宇芽以为她会死。

这天清晨,男友沱沱再次给她发了威胁信息,命令她必须马上来到他家。

宇芽惊恐不已,赶紧赶往沱沱家中。

谁知,打开门后,迎来的是一顿毫无理由的暴打。

在疯狂的拳打脚踢下,宇芽感受到死亡的气息,人的求生本能让她拼了命往外跑。

她很幸运,一出门电梯就停在他们所在楼层。

然而,当她成功冲进电梯后,沱沱竟然也跟着跑进了电梯。

他拽拉、撕扯,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将宇芽硬生生地拖离电梯。

宇芽用尽全力吼叫。

她希望,有人能听到她的惨叫。

但没有一个人出现。

这一夜,她遭受了非人的暴力。

然而,更恐怖的暴行,在10天后再次上演。

那天,宇芽在吃饭时,询问了沱沱一件事:“你是不是强迫学生去给你朋友拍照片?”

没有任何解释,沱沱再次对她实施了非人的暴力行为。

他拽起宇芽,然后狠狠往地上一摔。

宇芽尾椎着地,腿瞬间没了知觉。

惊恐的她,想要站起逃离,结果发现根本站不起来。

看着眼前这一幕,沱沱轻蔑说了句:“你继续装啊你继续装。”

宇芽爬到沙发上,艰难地瘫坐着。

沱沱再次不管不顾,将她拖到家门口,骂骂咧咧让她“滚”。

宇芽试图爬出家门,结果却被沱沱用脚踩到脸上。

鞋子的臭味,彻底将宇芽的自尊心击溃。

之后,沱沱再次将宇芽拖回家中。

新一轮的殴打,再次暴打。

不知道过了多久,沱沱终于停了下来。

他终于发现,宇芽动弹不得。

于是,他打电话给他们的共同朋友,编造宇芽激怒他,两人争吵互打,他用力过猛,把宇芽打伤的谎言,让朋友过来接她走。

挂了电话后,沱沱立即将宇芽身上破烂不已的衣服脱掉,换上干净的裙子,慌乱中甚至连裙子反穿了都没有察觉到。

朋友见到宇芽的第一印象,是“像牲口”。

她满身重伤,不成人形,摊在床上。

朋医院,离开家的那刻,她才敢开口,说出被家暴的事实。

这一次,宇芽知道了两件事。

一是濒死的感觉;

二是她不能再忍下去。

她花了很长时间,收集整理了沱沱实施暴行的证据。

年11月25日17时11分,她在微博发布一段视频,讲述沱沱的家暴行为。

之后18点15分,她发出第二条微博,将自己这段时间搜集的所有证据,公之于众。

让人震惊的是,宇芽不是沱沱手里第一个受害者。

早在年,沱沱的第一任妻子阿步,就曽遭受过非人的家暴。

“我怀孕只有几周时,他就朝我肚子踹了两脚。他打我耳光,就是整个脑袋都发晕的那种,掐我的脖子掐到没有办法呼吸,很害怕。甚至去厨房拿菜刀出来说要砍死我。”

1年后,她终于成功离婚,逃离了魔掌。

但这段家暴经历,除了身边人,她没有告诉其他人。

然而,不久后沱沱二婚,娶了一个名叫金秋的女生。

家暴,再次继续。

“他会把我的手反锁起来,把我的头抓起来往墙上撞,走开的时候还说‘你装吧,你就继续装吧’。”

年,金秋离了婚。

因为害怕被报复,她仍旧选择了沉默。

沱沱一共有过3段婚姻,其中两任妻子为了曝光他的暴行,都勇敢地站到了镜头前。

她们再次回忆人生最不堪的部分,向全世界袒露她们的伤痕。

然而,宇芽和沱沱的两任妻子,不是特例。

事实上,像她们这样的家暴受害者,遍布全国。

图:法制日报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中显示,从年到年间,全国91.43%的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中,原因均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行为。

而在平权妇女权益机构媒体的调查中,更统计出一组骇人数据。

在年3月1日至年10月31日间,中国境内竟有起家暴导致死亡案件,这些案件里至少有名成人和儿童死亡,而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更让人震惊的是,联合国此前针对中国遭受伴侣暴力行为的情况,公布出来的调查数据。

数据显示,承认自己曾遭受过伴侣暴力行为的女性,占到39%,而承认自己曾对伴侣施暴的男性,竟高达52%。

图:深度量化NexQuant《数说热点

大数据分析中国家暴现状》

家暴在大众看来,特指肢体暴力。

但那不是家暴的全部。

完整的家暴行为包含:情感暴力、经济制裁、性暴力、肢体暴力和其他暴力。

也正是这种了解不足,才让大部分人误以为家暴是少数人的经历。

“宇芽事件”曝光后,反响非常大。

一部分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同情受害者的遭遇,谴责施暴者的行为。

另一部分人则是疑惑。

他们发出同一个声音,质问道:“为什么遭受家暴后不离开?”

是的,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受害者到最后,都离不开施暴者。

因为在这种畸形的关系中,施暴者几乎拥有绝对操控权。

在真正的施暴行为发生前,施暴者已经进行了一个缜密的“控制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两步。

第一步,塑造人设。

沱沱和宇芽相识之初,两人不仅十分恩爱,宇芽甚至认为,她与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在一起了。

这个“完美男人”,就是沱沱一再得手的人设。

这个人设是什么样的呢?

出过画册、摄影集,在业内小有名气;

家里有狗有猫,很喜欢小动物;

对家人非常好,原生家庭虽然不好但依旧满怀感恩;

性格温暖、善良、正直、勇敢、柔情、有担当;

善于发现伴侣闪光点,给予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总而言之,就是上天赐给你的理想伴侣。

一旦受害者与施暴者建立信任感,便很难再以客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美好爱情”,成了一颗剧*的*药。

此时,施暴者就会进行,第二步,全面控制。

宇芽在遭受家暴前,经历了3件事。

一是经济控制。

沱沱利用各种借口,先用几十的款项,进行试探。

发现宇芽愿意付款后,他就开始变本加厉,到最后事无巨细都由宇芽付款。

为了让宇芽心甘情愿付钱,沱沱前期都会把买来的东西,发到微博上表白爱意。

因为对沱沱有好感,宇芽对他的表白行为,也十分感动。

最后,她就渐渐被这种感动捆绑,成为沱沱的摇钱树。

二是行为恐吓。

施暴者在最初都不会贸然殴打受害者,但他们会利用其它参照物,让受害者知道他的权威。

而沱沱利用的参照物,就是家里养的猫狗。

他经常在宇芽面前,用练剑道的竹刀,疯狂殴打关在笼中的狗,打到尿失禁都是常事。

这个行为,就是家暴前夕的预警。

沱沱以此作为警告,让宇芽对他产生畏惧。

三是思想洗脑。

受害者在遭受肢体暴力前,其实已经承受了严重的精神暴力。

宇芽和沱沱交往过程中,得到最多的是“贬低”。

沱沱的贬低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他希望从将宇芽的思维回炉再造,变成完全顺从他的努力。

他否定宇芽的工作,让她隔绝正常社交。

沱沱的原生家庭很糟糕,早年已经与母亲断绝关系,所以他要求宇芽也必须与家人断绝关系。

不管什么事,都要以他为中心,给他面子。

他甚至要求宇芽赚钱给他花,容忍他花天酒地。

这段操控在常人看来,似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然而,在亲密关系中,有另一样东西作为基底,让这一些变成有可能。

那就是爱。

因为爱,所以人的感受会大于理性。

如果,伴侣不断突破自己的底线,许多人是无法抗拒的。

在大众的认知里,家暴是一个单一行为,指的是暴力发生的瞬间。

然而,真正的暴力是漫长的周期行为。

在一次暴力与下一次暴力的衔接时间,施暴者会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洗脑,让受害者无法逃脱魔掌。

宇芽第一次遭受家暴,是在4月18日。

原因是她发现沱沱单独约了女生去玩。

宇芽在质问沱沱时,沱沱第一次没有认错,而是狠狠扇了她十几个耳光。

当下,她就被扇傻了。

她完全无法理解,当下发生的情况。

然而,下一刻沱沱就马上道歉,示好,恢复之前温柔的模样。

宇芽选择了原谅。

然而,这次原谅将宇芽带向的,是更可怕的深渊。

之后,她再次遭受了两次猛扇耳光的家暴行为,每次脸恢复至少需要一周。

此时,宇芽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每次被扇后,沱沱都会对她惭愧内疚,甚至加倍宠爱。

最后,她遭受了前文的暴行。

监控录像里的她,被沱沱拽回家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非人对待。

沱沱用力掐住她的脖子,直到她快要窒息,然后抓着她的头使劲往墙撞,期间伴随的是不堪入耳的辱骂。

施暴→道歉→原谅→二次施暴,这才是家暴的完整过程。

宇芽当然想过逃。

然而,因为施暴者与受害者是亲密关系,生活紧密贴合,施暴者完全了解受害者的衣食住行,甚至心理弱点。

所以,施暴者有绝对优势。

宇芽最开始提出分手时,沱沱依旧像过去那样,试图利用宇芽对他的爱,最大程度博取同情,回到他身边。

他一时说吃不下饭,一时说活不下去了,甚至还说要把手指剁下来。

但已经熟悉这个套路的宇芽,丝毫不受影响,坚决分手。

沱沱见挽回不成,便露出原本面目,开始进行恐吓。

他威胁宇芽,要把家里的宠物杀死,然后寄到她父亲任职的学校里。

甚至说:“后果自负,全家死绝。”

暗示如果不愿意和好,就会让她全家不得安宁,甚至有生命危险。

之后,他甚至跑到宇芽家的停车场,精准地找到她家的停车位,然后在监控下,堂而皇之地破坏起来。

这个举动,正是一种严重的警告。

意思是说,我知道你家在哪,我能破坏停车位,也能伤害你的家人。

而且,在进行这些行动的同时,他还在各种社交平台,给自己塑造受害者的人设。

他喊冤。

他叫屈。

一如当年与前妻们离婚那样。

如果,宇芽像沱沱的两个前妻,选择忍气吞声。

那么,大部分不熟悉他们俩的人,就会以为是宇芽有错在先,或者只是当做普通的分手互怼。

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有更多不明真相的女生,成为新的受害者。

不管是宇芽,还是沱沱的两个前妻,都是幸运的。

即便她们遭受了非人的暴行,但最后还是成功逃脱。

但另一部分逃脱不了的女性,不是不想逃,而是认为逃不掉。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组实验,他们将一只狗关进笼子里,然后进行电击。

一开始,狗疯狂嘶吼,到处乱窜,想尽一切办法冲出来。

后来,在电击次数逐渐增加后,它开始意识到,它的反抗起不了作用,于是放弃抵抗。

它恐惧地蜷缩在笼子角落,精神极度紧张,甚至动弹不得。

这个实验,应用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

因为反复遭受暴行,并且在抵抗数次失败后,人的意志会被逐渐消磨,最后坚定认为,只能接受现状。

心理学家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认为,这就是部分女性无法脱离家暴的关键原因。

我们在看到她人的家暴经历时,看到的往往只是,“家暴”这个漫长过程的冰山一角。

受害者将自己最惨烈的部分,展现在大众面前,希望求得庇护。

然而,隐藏在惨烈下面的可怕经历,才是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

当我们质问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施暴者时,对她们而言,无疑是天灭的重击。

她们为何不离开?

是因为,她们离开不了。

参考资料:

深度量化NexQuant《数说热点

大数据分析中国家暴现状》

百度百科:受虐妇女综合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