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德国的ChemieGrünenthal在研发抗菌药时,发现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安眠作用,抑制孕妇抑制妊娠反应作用,在只做了人临床实验的情况下,将沙利度胺推入欧洲市场,并号称无*副作用。它上市的时候商品名叫反应停。
年,在美国负责审批来那度胺的是FDA的FrancesOldhamKelsey,尽管经销商一直施压于Dr.Kelsey,但是她认为该药物安全性证据不足,一直坚持药物公司提供更详尽信息,所以药物一直没有在美国上市。
不出Dr.Kelsey所料,沙利度胺出事了!欧洲医生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年,沙利度胺从德国紧急撤回,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巴西、加拿大等46个国家也陆续撤回。而此时,已发现有1万以上的婴儿海豹肢畸形病例,并有只有约50%的婴儿存活下来。
因为反应停事件,美国于年10月通过了《柯弗瓦·哈里斯修正案》,该法案要求:新药上市前需向FDA证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DA从此上位。
反应停事件之后,大家唯恐避之不及。偏偏还是有人不信邪,那就是Celgene公司。
Celgene对沙利度胺进行了50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并和FDA制定一套流程,规定药物必须由注册过的医生开出,且反复提醒患者药物的致畸危险。在不懈的努力下,年,沙利度胺以麻风病药物上市,此后Celgene积极进行沙利度胺抗肿瘤的临床研究,并对沙利度胺进行改造以开发新产品。
年,沙利度胺被FDA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同年,沙利度胺的衍生物来那度胺上市用于治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与多发性骨髓瘤;年,泊马度胺上市用于治疗其它抗癌药治疗后病情依然进展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Celgene终于从中得到了巨额的收益,来那度胺一度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小分子药以及孤儿药,年销售额高达99.78亿美元。
从止吐药到人人唾弃的“*药”再变成抗癌神药,沙利度胺实现了逆袭。当然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作用的机制,直到年科学家才发现它是如何导致肢体畸形和其它发育缺陷的——以分子胶的形式诱导蛋白的降解。沙利度胺就是最早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个管线正在肿瘤临床试验中。除肿瘤外,许多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病*细菌感染方面也显示出巨大前景。因为有望解决小分子药物的痛点,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继双抗、ADC之后,成为目前创新药领域学术界、产业界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