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被绿帽丈夫的故事,这片拍出了多少
TUhjnbcbe - 2024/9/2 17:0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13346256.html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知道女主李宝莉揭发丈夫出轨后,闺蜜小景曾对她说:

“你别把马学武和刘东峰比,刘东峰就是个混蛋,马学武是被你逼到这条路上的。

”当儿子成为高考状元,一家人在亡夫马学武的遗像前庆祝,儿子对李宝莉说:

“我跟你喝完这一杯,从此以后你就不是我妈妈”。

以上,是一位曾无知逼死丈夫却因此为夫家奉献、赎罪的女人,不被亲人、朋友理解,最终陷入人生失望中无法自拔。看着自己不再年轻的身体与容颜,李宝莉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衰老,更开始感到无边的孤苦与卑微。

离家前,将房产证交给儿子的李宝莉对婆婆说:“其实想通了有多大的事啊,他要就让他拿去,我哪个都不欠了”。在电影的演绎中,底层女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对家人和社会无情嘲讽的对抗。

同样讲述中年女性难以启齿的人生痛楚,香港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天水围的夜与雾》则将触角延伸到了命运、社会和人性层面,将一个香港底层女人的被家暴生活演绎得惊心动魄。

影片以32岁四川妹子王晓玲在香港的底层生活为主线,导演通过现实与回忆穿插,将她“憎恨”又“依赖”被家暴生活娓娓道来。

除此之外,影片还借助女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各方社会力量对待“北姑”一类底层女人的态度,如以推诿为见长的警方、擅长和稀泥的社工、缺乏执行力的区议员、让懒汉大行其道的综援发放体系,折射出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中年女人的煎熬,从“梦醒时分”与“装睡”开始

电影的女主人公晓玲是一位32岁的香港社会底层女性。因为与香港装潢工李森偶然结识互生情愫,晓玲也成为了香港天水围“北姑”一员,也就是香港社会最底层长期被家暴、被排挤的女性群体。

香港仔李森,曾让晓玲及其一家点燃过对于繁华城市灯红酒绿的无限遐想与渴望,可随着李森各种人格缺陷的暴露以及游手好闲导致生活越发陷入窘境,晓玲被家暴的生活开始让她感到难以承受。

为了摆脱悲惨的家庭生活,晓玲曾一度住进妇女救助中心,还在社工的建议下来投奔在深圳打拼的妹妹让自己冷静下来。32岁的她,虽看起来还算年轻貌美,可她在大城市的生活却卑微似蝼蚁,灯红酒绿的背后给予她的却是各种不友好甚至是排挤与毁灭。

最终,李森因内心长期存在的自卑暴力倾向形成的畸形心理导致精神错乱,不但杀死了深爱自己的妻子晓玲,一对双胞胎女儿也没能逃出他的魔掌,想要将恶行嫁祸晓玲的他最终自残不慎导致死亡。

在影片的开头,在餐馆打工的晓玲汗流浃背,游手好闲的李森居然跑到餐馆蹲点监视着晓玲,天气炎热,汗浸透了晓玲的白衬衫,黑色的内衣若隐若现,一些食客不由地对晓玲指指点点,而这一切都被坐在一旁的李森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因为吝啬的李森每月只给晓玲综援的四分之一,想要改善家庭环境的晓玲也就只好自谋生路,晚上回到家,李森再一次莫名其妙地教训了晓玲一通,而他最看重的就是,如若社区发现晓玲除了综援还有额外收入,一家人的综援资格被取消,李森的“美好生活”也就到此为止了。

或许看到这,很多人还认为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生活了,只不过有些“惨淡”而已,可晓玲与李森当初的结合丝毫不是为了过如今如此捉襟见肘的生活,晓玲也从未做过让李森“被绿帽”的行径,他们之间曾经也有着所谓的“爱情”。

在影片中,导演用穿插引入的镜头语言,展示了晓玲与李森之间的“幸福过往”。在镜头面前,晓玲总是笑得灿烂并用带有崇拜的眼神看着李森,仿佛她嫁给了李森,自己就真正实现了从农村妹子到城市富太太的阶级跨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李森只是一位年过五十的香港装潢工,与晓玲的结合纯属巧合,偶然因为装潢小赚一笔,两人短暂的挥金如土让晓玲一度陷入对未来的盲目憧憬中。而晓玲一直都是香港天水围的“北姑”一员,这些女人也被人成为“过婢新娘”,长期过着被家暴或是被排挤的生活。

某天,晓玲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家中的米,暴跳如雷的李森将娘仨踢出家门,狼狈的晓玲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区议员那里寻求帮助。可区议员表示,晓玲的工作申请以及独立申请综援都无法解决,他唯一能提供的帮助便是将晓玲草草安置在妇女救助中心,暂且躲过李森的家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晓玲以外,导演还对香港社会其他底层女性做了现实而精准的刻画,就比如妇女救助中心住满了形形色色无依无靠的女性,她们虽有别于晓玲,可本质上都难逃在都市独立生存极度艰难的困境。

电影中,有一幕给人印象深刻。长期被家暴的晓玲向来对丈夫的变态行为逆来顺受,阳光下的她看起来对于当下的生活虽不满意却有着相比之下的幸福感,这是因为她宁可在香港勉强度日,也不愿意回到老家那个山沟受穷。

面对晓玲与孩子们的“消失”,李森无所适从,每天一二百个电话折磨着晓玲,可晓玲真的受够了李森变态的要求与肆意摆布,虽然与救助中心的其他女人整日里也是苦中作乐,可她宁愿这样的日子长一点。

在这些底层女性的身上,流淌着一种特殊的渴望。她们中有很多来自乡村,村里人一到大城市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城市里的一切美好都将与自己发生关系,但事实是,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面,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友好。

当所有事实摆在眼前,美梦醒来后的一地鸡毛更让她们倍感无能为力,但凡有着一丝可能,她们还是会强闭双眸,装睡也是一种幸福方式,可内心的煎熬也只有自己知道。

无人在意地“呼救”,是被压迫的中年女人万劫不复的“十八层地狱”

李森找不到娘仨的下落,索性找到政府官员胡搅蛮缠,最终,晓玲在社工的安排下与李森开始了一次平等的沟通,可参与调解的社工却和起了稀泥,此时的晓玲不管如何诉诸自己的遭遇,李森都以她不守妇道、勾引其他男人为理由驳回。

眼看着调解毫无意义,晓玲索性说出李森非礼女儿的行径,如果经过调查属实,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离开李森,可年幼的女儿却无法证实晓玲说的是真的。

最终,在社工的左右和稀泥的“努力”下,晓玲带着孩子去了深圳的妹妹家暂住,两人决定分开冷静下来再从长计议。

《天水围的夜与雾》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晓玲这样的“北姑”在香港的悲惨命运,还通过晓玲一路求助反应了社会不同角色对于弱势女性的态度,这其中的“丑态百出”不禁让人唏嘘。

来到深圳的晓玲,在妹妹的陪同下过了一段时间灯红酒绿的逍遥生活,在她看来,没有李森家暴的日子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而就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晓玲也在慢慢梳理着记忆的千丝万缕,镜头再度转向了两人曾经“幸福”的结合。

偶然相识并经过了干柴烈火,李森戏称晓玲“川椒鸡”,当时的李森靠装潢小赚一笔,二人居然肆无忌惮地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因为晓玲的意外怀孕,李森与原配离婚,两人回到晓玲的四川老家。

没想到,在穷山沟的老丈人看来,李森就是来自香港的金龟婿,全家人对他尊敬有加。可不久后,钱财散尽的李森原型暴露,此时的晓玲已经与李森成婚并生下孩子,而因为李森的存在能让自己生活在香港市区,这才是晓玲最看重的地方。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晓玲的香港天水围生活却成为了她人生万劫不复的开始,不断的被家暴、被掠夺、被指责,可“留在香港”也成为了她无底线忍受的最大支点。

眼看着晓玲在深圳享受自由,在香港家中的李森居然对自认为背叛过自己的晓玲起了杀心,没日没夜的磨刀让人胆战心惊,李森的心魔一触即发。

当李森来到深圳想要抓晓玲回去,他不惜抢来西瓜摊的水果刀当着晓玲的面进行自残,而想要求助父母的晓玲却被母亲教育要学会忍耐,内心纵然千百般不愿意,娘仨还是被李森接回香港狭小的家中。

可想而知,家暴成性的李森再度重蹈覆辙,晓医院,此时的李森已经因为畸形心理产生幻觉,内心嗜血恶魔开始苏醒,出院后的晓玲再度回到救助中心。

在救助中心,准备打起精神过复活节的晓玲终于想通,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而这一次,她要通过不断与警察、社工、区议员沟通,达到与李森划清界限的地步。

电影中,晓玲致电父母,母亲的劝诫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她以“被家暴”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晓玲要时刻忍耐,“在乡下,哪个男人不打老婆”,这番话也似乎让我们为晓玲的悲哀找到了出口,那就是原生家庭。

贫苦农村的确没有香港都市的繁华,哪怕成为香港“北姑”住在贫民窟天水围,对于晓玲都是“美梦成真”,可有了李森的存在,她的美梦终究变成了梦魇,天水围注定是她的“十八层地狱”。

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视而不见,让一切残忍早有预谋

影片中的晓玲,导演很巧妙地赋予了她观察社会的“上帝视角”:忽视女权的警方、形同虚设的社工、做表面文章的区议员,诸如此类社会不同力量,本应帮晓玲走出窘迫,可多方无能也将晓玲逐渐逼向深渊。

再次入住救助中心的晓玲,知道李森用孩子要挟自己回家后,母爱使然,没有警察的帮助,晓玲硬着头皮一个人找到了李森和两个女儿,而她不知道的是,人生最后的噩梦也终于在之后来到。

那一天阳光明媚,找到女儿们的晓玲即便还要面对李森,心情还是舒缓了许多,或许她的内心再一次侥幸认为李森可以全然改过。可精神已经失常的李森,再一次和晓玲玩起了屡试不爽的“婚内强暴”。

晓玲屈从自己带来的快感已经无法满足李森阴森恐怖的欲望,最终,他还是拿出了那把磨了很久的刀,狠狠地对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砍了过去。

当奄奄一息的晓玲眼看着骨肉被李森残害却再无一丝力量抵抗,她才意识到,自己在李森心中或许和老家那只曾被李森装进麻袋活活打死的狗没有区别。

最终,晓玲不甘心地闭上了眼睛,而李森因为害怕牢狱之灾选择报警栽赃晓玲,伪造自己也被砍伤时一不小心丧命,滑稽至极也算大快人心。

别以为影片到此就结束了,之后社会各方力量针对此事轮番登场,更让观众开始不断想起晓玲之前求助路上遭遇的种种。

面对媒体,警方在案发现场解释24小时内没有接到女死者王晓玲任何求助,可在找寻女儿之前,晓玲明明在警局得到的冰冷答复是:

“你这是家庭纠纷,我们是警察,警察是负责查案的,警察不是社工”。

而被寄予希望的妇女救助中心,本应得到社工帮助的晓玲,离开之时却没有一名社工出现,妇女救助中心更像是妇女自救难民营。

一个臆想自己“被绿帽”的丈夫,因为种种原因让妻子活在阴霾之中,这看似只是简单的家庭问题却在《天水围的夜与雾》中被生动拆解,让更多的人发现,晓玲代表的社会底层中年女性悲惨的背后却是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体现。

高喊维护女权的社会实则依旧对弱势群体极度冷漠,为了离开农村的贫苦,女人们甘愿在城市面对被扒皮抽筋的命运,周而复始,穷不该是原罪,每个人都应有追梦的权利,只是当实力与欲望不相匹配的时候,悲剧就成了唯一的结局。

一个向往城市生活的农家女孩,就该如此被生活抛弃吗?对于晓玲而言,城里还是太繁华,繁华得能遮蔽双眼,繁华得能伪装良善,多少孤独的灵魂,会在暗夜相遇,又在一觉醒来后,被眼前的一切撕扯稀碎。

只可惜,晓玲的都市梦最终迎来的不是美梦成真,而是跌落深渊的万劫不复……而她的悲惨也会被魔都瞬间吞噬,“娱乐”将掩盖一切痛苦,片刻的唏嘘感慨后,依旧是盲目的生活,这才是城市底层悲惨中年女性的悲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被绿帽丈夫的故事,这片拍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