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钱志亮工作室,作者钱志亮
钱志亮工作室.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作者
钱志亮
来源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哲学家亨利·梭罗说过:“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一个极度缺爱的人,常常处于这种绝望之下。
很多人缺爱,都是从童年开始。
童年时期爱的缺乏,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发展自我,如果童年时期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对他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以及未来与人的相处模式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缺爱的孩子会有哪些特征呢?
我们重点列举了以下三点:
01
用懂事、乖巧讨好大人
缺爱的小孩,小时候都想讨好父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涅朵奇卡》一书中就描写了一个小女孩试图用讨好来换取继父的爱与关心。
涅朵奇卡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家徒四壁,母亲易怒、暴躁,继父原本才华横溢,然而为人自负,在碌碌无为的日子中,染上了酗酒、赌博的毛病。
涅朵奇卡很爱她的继父。
一个九岁的小孩子每天观察继父的每一个举动,聆听他的每一句话,小心翼翼地看继父的脸色,竭尽全力讨他的喜欢。
她甚至会偷偷拿母亲的钱,交到父亲的手上。
一旦她犹豫,父亲就会说:
“所以说,你不愿意爱我?嗯,好吧!我现在就丢开你。
跟妈妈在一起吧,我离开你们,也不会带你走。
你听见了吗,狠毒的小姑娘?你听见了吗?”
父亲的话,完全吓坏了涅朵奇卡,她屈服了这种被抛弃的恐惧,继续不顾一切地向父亲奉献她的爱。
涅朵奇卡曾说:“许多孩子往往是畸形地缺乏感知,如果他们爱上谁,就会格外地爱。”
缺爱的孩子,太害怕得不到爱了。
他们渐渐发现,要想获得父母为数不多的关爱,只能用乖巧懂事讨他们的欢心。
最弱的父母,懂得如何恶劣地“欺负”孩子。
他们就像涅朵奇卡的继父一样,把爱当成威胁或者给爱设置条件。
童年,孩子会想方设法让父母满意,长大后,他们又会努力地讨好别人。
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懂事,却不知道,这可能正是孩子缺爱的表现。
以前的父母,总是因为孩子过早的懂事感到欣慰。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告诉我们这种懂事是“不好的”,因为这种懂事的背后很可能藏着委屈、忍让。
02
故意调皮捣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