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配图有一张打码处理过的表格和一张以万元作单位的“认捐”计价标准。不管经历过还是即将经历孩子们中考的家长都似曾相识。欣慰、心酸、忐忑……触发许多感慨。
这张“认捐”,的“捐”可谓有水平,自古以来,“捐”出乎自愿,决无强人所难之意。中学的“捐”史已久,人家也不强迫,但不“捐”,孩儿进不了学堂。那是周瑜打黄盖,似是而非两厢情愿。多少年来数目不等在变。依据何来,家长们觉得扑朔迷离。就是黑脸包公来了,也可能审不出个子丑寅卯。
西南某中学春雨淅淅沥沥缠绵半月,一朝初歇已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明艳春天终归展开帷幕,缤纷多彩,春意浓,花枝俏。南方天空,湛蓝清澈,纤尘不染……
有些人心旷神怡旖旎风光山水之间,悠闲而自得。然而绝大部分十四五岁,十五六岁备战中考的孩子们到了最后三个月的临战状态,当校园里的音乐在清晨播放,孩子们在操场上动作划一地做着广播体操时,西南茫茫大地还浸没在破晓前最浓的夜色里。孩子们急如星火地吃早餐,洗漱……尚在错综复杂,紧张忙乱中,早自习铃声尖厉刺耳在耳边骤然拉响,这种拖长的声音无不让人心惊胆战。天刚蒙蒙亮校园凄厉的早自习铃声仿佛是冲锋陷阵的号角,这种“号角”一天要轮番响若干次,当夜深人静,街上灯火阑珊时,意犹未尽还会再“冲锋”一次。
毕业班的学生在校纪校规严格约束和学校计较升学率考核双重压力下,深陷浩如烟海的作业、持续到夜深的自习、高频率测验考试……似工厂加班的生产车间。这些孩子闻鸡起舞,日以继夜枕戈待旦。家长,学生、老师“痴心不悔”,但求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修成正果,一朝金榜题名。
这些在家里备受宠溺的半大孩子在学校里念个书如此辛苦、老师们呕心沥血也辛苦、家长们眼巴巴盼着,期望着自家的孩子“过五关,斩六将”一纸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来。
西南某中学但当阅卷结束,成绩揭晓,各校录取分数线公开,招生录取工作紧锣密鼓在炎炎烈日下统一展开。历年录取结果显示,平均约三分之一的考生名落孙山。
志愿填得恰当,过了心宜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一家老小如释重负,静候佳音传来,胸有成竹。正取考生每期入学杂费大约在一千多元。对普通农村家庭构不成多大压力,孩子争气,家长既有面子又省钱。至于三年后能否在高考竞技场上再次旗开得胜。孩子若勤奋、孩子若自觉、脑瓜子聪颖……完全让家长放心又自信,至少目前这一关皆大欢喜过了,三年后的事三载后再说。
但那些中考落榜的孩子和家庭呢?埋怨和呵斥为时已晚,于事无补。一家人顷刻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一个夜晚霜染半头黑发。
某中学“校讯通”截图失利直至落榜淘汰出局的初中学生视轻重程度也要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落榜生:总分不够志愿学校录取线但过了地级城市统一划定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的。
中考成绩总分处在上不着天下不触地的尴尬学生。给家境平常,收入拮据的家庭带来艰难的取舍,十之八九犹豫的结果还是要让孩子继续念书,明知自家孩子底子差,就算是打水漂也要心存侥幸“豪赌”一回,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万一孩子在高中阶段,痛定思痛,“卧薪尝胆”成功“逆袭”了呢?
如果孩子的成绩上了最低录取线,而没被录取。做家长的“未卜先知”认定孩子没有希望,不是读书的材料。干净利落断了孩子可能存在读书改变命运的一线希望,让他在家里赋闲两三年外出打工就业。做出这种抉择的家长可能会受到众多的指责,也担心孩子将来长大了生存艰难,生活困顿时迁怒父母。自己有今日就是爹娘当年亲手断送了自己可能实现的美好前途。孩子这样的怨尤和失落会延续到哪一天?
孩子过了最低录取线而没有够及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尚不及学校正式录取条件而家长决定要将孩子送去高中阶段教育的。这类家长要满足两个条件方可让孩子顺利入学。
第一个条件:一旦决定,眼疾手快,出手迅速果断。
地级市中考最低录取线一公布,过了这道“门槛”而不够学校公布的录取线的学生家长。要奋不顾身,顶着盛夏如火骄阳第一时间带着孩子百米冲刺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优柔寡断,姗姗来迟,到了学校。迟到的监护人会看到校园内排着一条长龙队伍,“长龙“之长,比那些年春运在始发站排队买火车票的队伍有过之而无不及。队伍的每一段再具体到每一个人。处境与心情莫不与迟来者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一支叹为观止的队伍,既然处境相同,先来后到的程度决定结果。“手快有,手慢无”,这类落榜生对于学校,实际上在计划外的另册。虽非可有可无,但有一定有限名额控制内,一间高中部教室,学生正取与非正取,比例搭配当然要合适,不然,本末倒置。这学校与菜市场还有何本质差别。
某市各中学高中录取分数线当名额满了,迟来者既无关系也没个后门。只要望洋兴叹,与那些在最低录取线之下的考生阴差阳错“搅”在一起了。
第二个条件: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未满足,就算是星夜到校露宿,排在队伍第一名也是白忙活一场。
这个条件是钱的问题,论的是真金白银的长短。
先仔细看以下这张截图,这是几年前某省某市对过了最低录取线而又未上学校录取分数线,孩子和监护人同意继续学业“心甘情愿”认捐”款项的详细条件内容。
某中学“高费”认捐标准从中也看得一头雾水,该年,该中学校公布录取分数线为分。白纸黑字,明确了只要成绩总分不低于分,且考生第一志愿填的是该校,那就满足了正式录取的条件。办理入学手续只需录取通知书及身份证明,还有应足额缴纳的学杂费就可以了。
可是呢?
中考成绩在-的,也还是要“捐“2万。这一条显得莫名其妙。既然都在正式录取之例,是什么原因还要“捐”呢?
只有冲过了分,才可以有资格豁免“捐”。
至于那些“认捐”3万、4万、5万的家庭,没考好,或孩子平时根本没用功,一边沉溺游戏一边读书、一心二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落此下场,纯属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只好拿父母的血汗钱去弥补过失了,读书娃儿读书不认真用功没考上,责无旁贷“惩罚”的是父母亲。
这几个等级的“万”字头,对于那些家里有矿的“土豪”,当然是不值一提的毛毛雨。但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奋战”在工地,菜市场、车间流水线、码头装卸……工薪阶层挣钱养家的而立已过,四十不惑尚不“十分”年轻的父母来讲。可能一肚子的辛酸、心疼、举债的深重压力,再加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和沮丧。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父母之于子女,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一腔期望,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不再庸碌无为,起码不要再重复父母辈的辛苦和穷困。从未挨过饿的孩子从不会去预测人生历程中到底要经历那些忧患;从不知“认捐”的5万元“高费”是一个什么概念。
目前,“万元月薪”依然让千千万万工薪阶层可望不可及;
当下,农村市场的生猪单价至多不过二十多元,一头生猪不过两百多斤,算下来,农村老人养成一头可以出栏的生猪,至少需要六七个月,消耗粮食无数、老胳膊老腿的人工难道可以不计?半年之久的消耗与劳力付出,所获毛利顶破天不过五千元。除去应该抵扣的成本,到底还有多少纯利?有几人认真一笔不落算过。
可为了孩子入学,需要5万,算下来需要10头猪的身价?10猪无病无灾,半年后顺利出栏变成钱。要多少粮食和饲料?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
10头两三百斤的活猪赶到院里,那种“阵仗”不可谓不壮观!
如果5万元去买干燥的黄谷呢?要买好几吨吧。一亩上好的良田亩产水稻有多少?
这样算账不由不心惊!该和孩子们认真耐心算一算。
可是学校凭什么要收这么多呢?算得良心不安。难道通过核算、研究、审批恰如其分得出一个以“万”作单位的正整数?孩子没过学校录取分数线,人家也没强迫你非去不可。可是绝大多数家长还是选择非去不可,不然怎么办?初中毕业生才十五六岁,工厂也不敢招收的童工。让他们在家无所事事混日子?
某市各高中学校录取线可这5万的“豪赌”,大都是素来成绩底子薄、基础差、玩性不收心的考生让家庭迫不得已付出的代价。至于三年后有几分胜算跻身“”,“”呢,孩子积重难返欠下的成绩账难以偿清。其实还没过招心里就不由自主开始忧愁。
大多数家长变故未来临之前不愿去面对,或心存侥幸,或花上一笔“巨款”将孩子圏在学校几年,图娃儿快些长大。
另一大类落榜生:是那些幼儿园三四年、再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儿童至青少年漫长光阴十几年。到头来连最低高中录取线都没过。几乎“梦碎”读书这条出路的孩子。限于篇幅,说来话长,写出来更沧桑。有空下一次再单独立篇论述。
剩下的时间,谈一谈这些考不上高中,平日假期在家的孩子干些什么呢?
好些年了,从没有刻意去调查或留心,节假日回乡也好,还是在他乡也罢。所见所闻这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稍一有空闲都抛开书本,另有孜孜不倦的干头——耍手机。
老年人用不来,弄不懂的智能手机让这些十来岁的学龄孩子玩弄于股掌,得心应手。每个孩子都有手机,自家孩子若没手机玩,说出去都好象丢人。
大人们的“奢侈”和攀比,让本该心无旁骛,潜心学习的孩子人手一部手机。他们玩得走火入魔。密码解锁孩子们的手机,映入眼帘的起码三四页的软件,许多大人们闻所未闻的游戏、交友APP二三十个堂而皇之地安装下载在他们手机里。这些游戏玩法、规则、充值、晋级……让他们的长辈如闻河洛天书。
这些代表先进科技的电子产品,看似繁复困难。孩子们却可以无师自通,一点儿不排斥地欣然接受。全身心沉浸欲罢不能。戒断症状与百年前戒吸鸦片反应悬殊不大。
这些孩子放假在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洗衣、不做饭、不打扫卫生、不叠被子……对一切家务绝缘,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吃饭、如厕、过马路、“废寝忘食”玩手机,如痴如醉,鸡啼三遍天快亮了还恋恋不舍。早餐免谈,日上三竿终于酣然入梦……一觉醒来,脸不洗,头不梳、牙也不刷。迫不及待接着几个小时前的精彩上回接下场,精力充沛,心情亢奋卷土重来……
报刊公益广告孩子并非天生不聪明不勤奋,他们魂不守舍的样子似一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勾走了三魂中的七魄。还有多少精力和兴趣投入在单词、诗句、公式、定理、元素……他们痴迷不忘,在课堂上也会走神。“身在曹营心在汉”!
难道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不玩手机也不打游戏?也未必。爱玩爱闹是孩子们童心未泯的天性。可以自控,能够约束自己,可以分清轻重缓急,将应该办好的事情出色完成后再玩。寓教于乐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好办法。
怕就怕,一切弄混淆了,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再畸形误导给了孩子。
若不然,请端详许多的年轻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一只手机须臾不离,满脸陶醉,物我两忘。仿佛世界已不复存在……
这篇文章可能讨几分喜欢,兴许招来更多的反感。信马由缰已经写出来了,顾不上那么多了。
-03-
原创作品
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