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认清这七种有毒的父母,别说都挺好
TUhjnbcbe - 2025/1/18 18:42:00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当你在网上看到某某明星家暴了,当事人事后道歉说只是当时没收住手,我还是爱Ta的,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但你确定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吗?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但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大多受过伤害,而这些伤害来自于他们的父母——经常打骂、训斥他们;嘲笑他们愚笨、丑陋或无用,使他们深受负罪感的折磨;对他们实施性虐待;强加给他们太多的责任或者对他们极度溺爱和过度保护……

常见的有毒的父母有以下七种类型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成年的子女在为父母开脱责任时总是会这么说。

因为“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

由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对许多中毒的成年子女而言,否认是一个简单的、无意识的过程,把特定的事件和情感从自己的意识中清除,装作这一切从未发生过。

而另一些人,则采取了一种更加微妙的方式——合理化。合理化就是,我们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做出解释,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

所有这些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表面看来,这似乎是起到了作用,但是,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

子女对父母的神化不会因为父母去世而终止,死亡或许还会对这种神化的效果予以强化。承认尚在世的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已属不易,在父母过世后再去责怪他们曾经的过失更是难上加难。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不称职的父母

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孩子便学着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感和情感缺失。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顾别人,至于他自己则无关紧要。

对于身陷角色颠倒的混乱之中的孩子来说,无力感如影随形。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为了让孩子们建立起自我价值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占据空间,其实自己很重要,他们需要父母确认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不被关爱的孩子很难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因为独立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从未得到过任何鼓励,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面对恋爱关系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

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操控的手段之一是直接控制。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面对直接控制,你的感受和需要必须要服从于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在你和你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失衡。

对于操控型父母来说,子女的婚姻是极具威胁性的。他们将子女的配偶视为争夺子女感情的竞争对手,与之发生激烈战争,而子女为了兼顾两边的关系,往往腹背受敌。

有种常见的操纵型父母是“帮手型”父母,他们对成年的子女不会放手不管,相反,他们会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对子女的操纵常常表现为诚意十足但根本不必要的帮助。

自信的父母无须去控制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女。而有毒父母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恐惧。子女的独立让他们觉得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只要可以让子女自觉还是个孩子,他们便可以维持对子女的掌控。

因此,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酗酒型父母

有毒的家庭中大多存在着角色倒置的情况。在酗酒家庭中,酗酒的父母通过他们惹人怜悯、窘困潦倒而又不理性的行为主动抢占了孩子的角色。他们自己就是难以管教的孩子,如何容得下家里再有其他孩子?当孩子被迫肩负起家长的角色时,便失去了供他学习的角色榜样,这对他正在形成中的自我认同感产生了威胁。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时候便在酗酒父母的诱导下第一次接触酒精的。初次的饮酒尝试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并且常常还很隐秘的关联。这种特殊的“共谋模式”对孩子来说,就像是战友之间的情谊。这通常会让孩子更容易获得父母的爱和赞许。

孩子的许多行为和信念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和认同形成的。酗酒父母留给他们成年子女的是愤怒、沮丧、郁郁寡欢、敏感多疑、破裂的关系以及过度的责任感,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应对的办法——酗酒。

酗酒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的性格既不可测、也不稳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无不深受其害。为求自保,他们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尽在掌控。面对儿时的无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应——成为控制者,虽然很怯懦。

掌控自己生活的关键在于: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变。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坚持努力就好了。

身体虐待型父母

父母为什么会打孩子?

在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们似乎都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他们就会被激怒,进而将怒火以暴力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在那一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因为施虐者真正的愤怒对象正是他们的父母。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

他们希望子女在给予他们慰藉的同时,也可以宽恕他们。他们向子女施虐,却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

研究表明,就算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很明显,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其短暂的约束效果。

被动的虐待者

不作为的家长放任自己沉浸在无助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势抹杀自己在孩子被虐待时的帮凶作用,而被虐待的孩子则想要保护不作为的家长,或者将他们的不作为合理化,为之开脱罪责,这样便可以自欺欺人地否认父母双方都放弃了自己的事实。

很多成年子女回顾自己童年遭受的虐待时,都会为不作为的一方家长辩解,因为他们把这样的家长看作和自己一样的受害者。乔尤其这样认为,因为他经历过角色的置换,试图保护他不作为的母亲。

受虐者的感受

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遭到身体虐待的孩子和遭到言语虐待的孩子一样,也会接受强加到自己头上的罪责。

父母在虐待子女的同时,也做出了爱的承诺,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畸形却又异常牢固的关系。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论家长如何暴力以对,对他们而言,家长仍然是获得爱和安慰的唯一来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个童年时期都在寻找父爱或母爱,这种寻找将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以后。

受虐儿童的内心蓄积着强烈的愤怒。当他们被暴力虐待、侮辱、恐吓和诋毁时,又或者因为感到痛苦而遭到责骂时,他们怎么可能不愤怒?但幼小如他们,心中的怒火往往无从发泄。于是成年之后,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宣泄的途径。

言语虐待型父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恶言恶语的力量

大多数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积极的幽默是强化家庭联系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而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环境中却极具破坏性——孩子对挖苦或夸张式幽默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的层面上。

追求完美的父母

孩子应该拥有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犯个错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径。

完美主义的三个阶段: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拖延(Procrastination)以及心理瘫痪(Paralysis)。父母首先向孩子灌输了追求完美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孩子害怕自己无法完美地完成工作,于是便一拖再拖——这便是拖延。但是孩子积累下来的待办事项越多,就越是不知所措,内心的恐惧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最终一事无成——这就是心理瘫痪。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求自己;要么极力反抗,甚至到了对成功心怀恐惧的程度。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性虐待型父母

乱伦受害者所蒙受的屈辱是独特的。即使非常年幼的受害者也明白这种事情必须要保密。不论他们的沉默是出于本意还是受人教唆,他们都感觉到侵害者的这种行为是禁忌和耻辱。

什么是乱伦?

法律上的定义非常狭窄,通常将乱伦界定为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性行为。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乱伦所涵盖的行为及关系的范围则广泛得多,包括以唤起侵害者性兴奋为目的而进行的与儿童的口部、胸部、生殖器、肛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身体接触。侵害者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他可以是被儿童视为家庭成员的任何人,比如继父母或姻亲等。

还有些行为与上述各类相比要微妙得多,可以称为心理乱伦。这些行为并不符合乱伦的字面定义,但受害者还是常常感觉受到了侵犯,表现出许多与实质性乱伦的受害者一样的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在坦诚、温馨、沟通良好的家庭里从来不会出现乱伦的状况。反之,存在比较严重的情感孤立、隐瞒、贫穷、压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问题的家庭则是乱伦现象滋生的温床。

有些受害者往往低估了自己受到的伤害,因为他们没有遭受身体上的强迫。他们没有意识到情感暴力与身体暴力一样具有破坏性。孩子天性中的爱和信任很容易被不负责任的成年人所利用。对于一些乱伦侵害者来说,只需把握住孩子脆弱的情感就够了。

乱伦侵害者也会通过威胁的手段来让他们的侵害对象愿意保持沉默。最为常见的威胁是情感勒索,利用不谙世事的受害者的恐惧和脆弱对他们进行摧残。除了心理强迫,许多侵害者还会采取身体暴力的手段来逼迫子女就范。

孩子为什么不说?

他们之所以保持沉默,除了害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使父母陷入麻烦并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乱伦或许很可怕,但亲手毁掉自己家庭更加可怕。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对家庭的忠诚是他们身上异常强大的一股力量,不论他们的家庭有多不堪。

即使家庭的解体是最有利于孩子的结局,他们仍会认定自己是家庭破裂的罪魁祸首。原本已经令他们无力承受的负担也由此变得更加沉重。

乱伦的受害者

和遭受言语虐待及身体虐待的孩子一样,乱伦受害者也会自责。然而,在乱伦的状况下,这种自责还伴随着耻辱。乱伦受害者坚信“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这种想法比任何人都强烈,并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厌恶感和羞耻感。除了必须设法应对实质性的乱伦,他们还必须保护“肮脏、下流”的自己,以防被人发现并公之于众。

乱伦受害者把痴迷错认为爱,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阻碍她们认清自己是受害者,还会严重破坏她们对爱情的憧憬。

对许多受害者来说,熬过儿时乱伦重创的唯一办法就是躲到心理面具的后面,将所有的痛苦记忆都掩埋在清醒的意识之下,就算不能永远摆脱,也可以换取数年的安稳。

很多默不作声的同谋自己也曾是受虐儿童。他们极度自卑,并有可能让自己再次陷入与童年时相仿的痛苦挣扎。任何威胁到家庭现状的矛盾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依赖。

乱伦的遗毒

乱伦的3D遗毒:肮脏(dirty)、伤害(damaged)、异类(different)乱伦受害者大多不懂得如何应对成年后的恋爱关系。就算偶然间步入了这种关系,过去的可怕记忆也常常会予以破坏,尤其是在性生活方面。

乱伦受害者对性怀有强烈的厌恶情绪,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是乱伦引起的正常反应。性唤起了她对过去的痛苦和背叛不可磨灭的记忆。

抑制因乱伦而生的内心矛盾有一种极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抑郁。它既可以是一般性的忧伤情绪,也可以是近乎彻底的自我放任、无所作为。

乱伦留给受害者最大的遗毒就是,他们会永不停歇地寻求“魔法钥匙”,渴望开启封存父母爱和赞许的宝箱。这种追寻就像是情感的流沙,让他们在无法实现的美梦里越陷越深,并对正常的生活形成阻碍。

有毒的家庭体系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明智、成熟、有爱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会为一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定的基础。这种观念很可能是:

●孩子的叛逆心很正常。

●故意伤害孩子是不对的。

●应该多鼓励孩子犯错误。

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他们会认为:

●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

●凡事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

●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

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就是我们去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当有毒的父母将扭曲的理念灌输给我们时,我们的认知框架、连同我们的感情和行为都发生了歪曲。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不分彼此的亲密关系导致了孩子完全的依赖,依赖来自于外界而非自身的认可和准许,这些认可和准许会首先来自父母,而后恋人、老板、朋友甚至陌生人,都可能取代父母的位置。在原生家庭里不允许任何自主和独立的孩子,会逐渐变得丝毫没有主见,永远都在寻找可以依赖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清这七种有毒的父母,别说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