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位在医学、生物学、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等科研领域中表现卓越的女性获得这一奖项,其中,来自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刘小华教授是四川省唯一一名上榜者。
刘小华教授,认识一下……
刘小华,年11月出生,湖北随州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目前研究工作集中在新型手性双功能胍-酰胺和胺类配体及催化剂的设计合成、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年获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年四川大学“唐立新青年科技之星奖”一等奖、年四川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奖,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她的研究很重要
甄别“天使”和“魔鬼”
刘小华与其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做手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什么是“手性化合物”?刘小华解释,“许多化合物分子就如同我们的左右手,虽然在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却在空间结构上互为镜像,因此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手性分子’,并依据其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方向,来区分左旋异构体(l型)和右旋异构体(d型)。别看左和右只是一字之差,在生理、药理活性上却可能是天使与魔鬼。”
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医学史上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药物“反应停”便与手性分子有关。这种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的药,却隐藏着魔鬼的另一面(沙利度胺的右旋异构体具有镇静作用,而左旋异构体对胚胎有强烈致畸性),从而导致全球名“海豹畸形儿”的出生。刘小华说:“从那以后,手性药物的立体异构体必须单独测定药效和毒理。”
随着人们对手性药物的研究越发深入,尤其是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日三位在手性催化领域贡献颇丰的科学家后,单一异构体药物从此迎来了春天,市场规模也随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至年已达亿美元。另有数据表明,世界上在研的种新药中有种是手性药,整体占比约七成。
她的研究很宝贵
或能“点石成金”
选择性合成单一异构体不仅是医药领域的热潮,也是化学家长期追逐的梦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手性催化剂。“若在没有手性诱导环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左旋、右旋异构体的概率是相同的,即得到的产物是等量的左旋、右旋异构体混合物,即外消旋体,很难将其进行分离。但如果在手性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就可以选择性地得到单一立体异构体。”刘小华说,“如果手性催化剂的效率和选择性够高,就可以‘点石成金’,将大量潜手性的原料转化成单一构型的产物,这也正是我们研制手性催化剂的目的。”
“胍”被证明是这一合成方法的关键,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却源自多年前在试验中的一个偶然设想。“从催化机理上看,胍是最强的有机碱之一,并且能以多种方式与金属配位,具备作为催化剂的潜在优势。从来源上看,氨基酸就是天然的手性分子,精氨酸中就含有胍基。”但她也坦言,“尽管在生物体中存在广泛,但胍的合成和提纯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对它下手。最初我们心里也没底,就像盲人摸象,只能一步步去尝试、去探索。”
她的研究还很甜
丈夫说要开发程序给她做“帮手”
做有机化学研究必须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否则很难出成果。刘小华说,“大多数女性可能都要更多地承担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这会对她们从事科研工作形成干扰,所以女科学家若要达到同样的科研高度,要比男性付出和牺牲更多。”
幸运的是,刘小华的丈夫同在四川大学任教,主攻人工智能。这对伉俪的研究领域似乎毫无交集,但毫无疑问他们能在思想上相互理解,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他还说要给我开发一套程序,帮我处理化学实验中那些繁琐、复杂的工作呢。”猝不及防,这对科学家伉俪给大家撒了一大把“狗粮”。
据了解,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39位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组成,经过严格的评审,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者从个单位提名的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迄今为止,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评选表彰了15届,共有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奖,已成为我国发现和举荐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薛欢综合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