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则新闻,说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在大学毕业时把自己折磨成了高晓松和臧天朔的结合体。
她自曝说当时吃东西要不就一中午可以吃三顿,同学可以在不同的食堂看到她身影,一度怀疑她是否有分身术。暴食之后的第二天又因为负罪感,又什么东西都不吃。
终于,她成为了一个斤的大胖子。
蒋方舟这样为了减肥,拿自己身体不当回事,使劲折腾的年轻姑娘到处都是。谁身边没几个为了“美”可以用一切做代价的傻姑娘呢。
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并不是姑娘们不知道身体坏了之后有多么痛苦,而是在这个到处都在帮所有人定义“美”的社会中,很多人开始迷失自我,无脑追求。而这种所谓的追求,是不真实,不尊崇自己内心的,是一种投降式的盲从。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01
任何一件事不怕同一个人天天在耳边吹风,怕的是身处一个环境中自己是个异类。投降式的盲从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因此而做出愚蠢的行为。
就比如说,原本身高,体重只有55公斤,三围比例适中,还有两条长腿的姑娘,照理说这身高个头若不做模特,以正常人范畴来说,算是好身材了。
但,只要把她放进一个周围全是小个头,骨架不及她一半大的群体中,过不了多久,这姑娘就会产生人生质疑。
(截图来源:《新闻大求真》)
为啥?为啥我穿不上这些姑娘们能穿上的衣服,为啥她们的腰比我的大腿还要细?我一定是个胖子,哦,我真的胖的太丑了。
(截图来源:《新闻大求真》)
这种质疑还不算什么。接下来会在生活的各种细节里收到来自周围的一万点暴击。吃饭的时候,吃多了别人会说,嗯,难怪能长得这么壮实。吃少了,别人一样会说,这么大个吃这点?别装,做自己。
事已至此,再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此时都能被摧毁,并陷入疯狂减肥的怪圈里。
说到女性“减肥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这几年一个新型群体涌现,他们擅长用“催吐”的方式来达到减肥的效果,被称之为“兔子”。
减肥无非是增热量与减热量之间的抗衡。这些兔子在每一次无法控制自己进食的举动之后,用手抠,或用插管等物理催吐方式把吃掉的东西再吐出来,实现0热量享受美食的最佳状态。
令人惊讶的是有人竟借着这股风潮做起了生意!
打开某宝,输入“催吐管”就能看到明目张胆卖催吐器械的商家。赫然显现在眼前的是商家各种的花式广告,“狂吃不胖,一管解决,安全撸生”,“削好翻好包教会”……
某宝上的催吐管
这些帮助姑娘们减肥的手段,令那些对好身材始终有执念的姑娘们仿佛看到了艳阳天。谁又能想到,这其实是在进行一场与自己生命的殊死搏斗。
催吐可以导致脱发、牙齿被腐蚀脱落、脱水、厌食、抑郁,甚至是死亡。可只要能瘦,这些都算的了什么?
世俗如此强大,强大到这个社会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改变它们的念头。
02
试想一下以下场景:
一个没有化妆,完全素颜,脸部蜡黄,颧骨凹陷,还伴有暗沉的黑色素。
穿着一套松垮垮的家居服,清晨起床,没洗头,没刷牙,还带着前夜狂欢后的黑眼圈,两眼呆滞。
略微驼背,背后的脊椎骨透过一层衣服都能一节节看的很清楚。
因患厌食症于年去世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
这像啥?一个堕落于无涯边际的瘾君子,或者是一副行走的医用骨架。
那些渴望这样身材的姑娘,醒醒啊!这时候如果依然按照别人的标准而活,最好的青春年华,回头想想不是美好回忆,全是为了让自己瘦把自己折磨的像个贫民窟难民一样的难堪。
那到底什么叫美?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可以说,一旦一件事被定义标准,用“标准”来标榜的行为,都是走向畸形的前兆.
“美”,其实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
人类的基本长相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五官的聚集,但因为一丢丢的差异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甚至连双胞胎也存在微妙差别。正所谓这世上不存在相同的两片叶子。
03
同样在瑜伽中也存在着寻求“美”的故事,也就是瑜伽圈内“纯正”的概念。之前看到一篇知名编辑路路的“怎样才算纯正的阿斯汤伽瑜伽?”文章。
看到“纯正”一词,想到的是什么?标准的流动和串联?还是迈索尔的那个教室?是对于瑜伽或印度教哲学的全盘接受?亦或是对“名师”无底线的崇拜和遵从?在Eddie老师接受关于阿斯汤伽瑜伽采访时,用这样一段话解释了何为“纯正”。
“首先,当人用“纯正”、“正宗”这类形容词来标榜某些人和行为,特别是涉及到修行类或者灵修类的实践时,人们都要非常小心。因为当一个人的脑子开始把自己和纯正标榜在一起,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原教旨”情结当中,滋生极端主义和自我正义的心态。但往往很多情况下自己都根本没有觉察到,这样其实会让人偏离瑜伽。”
盲目追随所谓的“主流式标准”的主要原因是:自我内心的不稳定,也并不纯正。同时,也忘记了自己的珍贵
Eddie老师在回顾他个人学习阿斯汤伽的过程时,他的老师给予他很大的影响。他会尽全力按照GurujiSriKPattabhiJois教导他的来教别人。也就是在尊崇体式序列的基本顺序,呼吸和移动技巧,凝视点的要求的基础上,会根据每个人体式的快慢,或体式做法的不同,针对性的给予每人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即使要遵循阿斯汤伽系统框架,也会因材施教。
而对于“纯正”的解释,他觉得,只要一个人的心纯正,阿汤就纯正。听着是不是很像我们华夏的思想?所谓心中有佛祖,处处是修行。所谓的纯正,并非是你一定要去到哪,跟着谁,更非追随世俗认为的“纯正”。把自己交给世俗,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对自己的真实。
如此以来,忘记什么是“纯正”,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灵性修行的本身。这样的做法不论是对自身美丑的定义,还是在练习瑜伽,或者进行灵修,才不会走向畸形且极端的自毁式道路。
美、纯、正这些美好的词汇,其实并不需要谁来定义或来主导。尊重自己,挖掘真实自我,才是走向这些美好的路。至于那些应该怎样和不应怎样的条条框框,笑着听取,但目光依然注意脚下的路。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