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时间中的孩子异化的心灵何以被解救寻回
TUhjnbcbe - 2025/2/18 17:52:00

引言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萨默塞特毛姆奖、惠柏瑞小说奖、莎士比亚奖等。而《时间中的孩子》这部小说就是他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他在小说艺术上臻于成熟。

这部书的主要情节是:史蒂芬带3岁的女儿凯特购物时,女儿失踪,这使史蒂芬和妻子朱莉之间原本幸福的婚姻陷入危机。在一段痛苦的精神磨难后,夫妻俩逐渐接受了女儿失踪的现实,重新点燃了彼此间的爱情,并和他们新生的孩子一道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表面看来,这部小说只讲述了夫妻对孩子被拐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但要理解这部作品的深意,就必须跳出主线情节,从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中挖掘其精神内核。在我看来,孩子被拐并不是重点,而是作为一个引子,通过她的失踪引出其他不同人在找寻自己心中的孩子的表现。

而这些找寻心里的孩子的人,因为选择不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即便已经是成人,却更像现实的巨婴,痛苦和迷茫的状态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有的则成功找到了内心的孩子,完成了从孩童到成人,从依附走向独立,从天真走向成熟,从自我走向社会,从无知走向智慧的过程。

同时,那些找寻孩子的成人也从侧面反映出时代下人们对孩童那份纯真的丢失。这便要联系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序,人类的异化。作者也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即重拾心中那份如孩子般纯洁的爱。接下来,我将从“两类时间中的孩子,无序社会带来的异化,找寻每个人心中的“孩子”的必要性”三个方面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的深意。

01两类“时间中的孩子”

小说中,凯特的神秘失踪,让小说的人物逐一登场,总体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人找寻心中孩子的状态:一种是过度找寻,逃避责任,另一种是找到平衡,寻回活力。

①想逃避到孩童时代的成人终归失败

查尔斯就是在找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逃避的典型代表。他很懂得珍惜童年及纯真这种品质,比如他曾劝史蒂芬将《柠檬汽水》作为儿童书推销出去。本来这种对孩子的追寻应为积极,但由于生活中事业与心灵矛盾越发尖锐,他走向了极端。

作为一个成功的出版商,和身居要职,深受首相的器重的政府官员,他十分迷恋童年,渴望摆脱时间表、约会和官方会议,去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最后,他选择的方式是彻底退回到童年去寻找宁静和安全: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退隐乡间,越来越多地在留连于花草之间,甚至在树上为自己造了一间房子,完全倒退到孩童时代。查尔斯的耽于幻想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自杀。

我认为查尔斯作为成年人的悲剧,就在于不能解决这两种欲望之间的冲突,无法在成人的责任与找寻孩子童真的需要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他的失败证明:用倒退和逃避的方式来拒绝成人的责任是行不通的。如果不能把童真的幻想明智地融入成年生活,而是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拒绝成人世界,注定是悲惨结局。

②积极找回孩童活力的成人才算成功

史蒂芬失去女儿后,陷入了痛苦之中,但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寻回孩子,重回平衡。对他来说,寻找这个小女孩就成了生活本身的目的所在。作者没有以他找到孩子作为结尾,而是给他送来了一个新生命,暗示找到凯特其实并非主线,寻找心中的孩子才是背后的主题。

新生命诞生时,史蒂芬也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那个“孩子自我”。他选择乘坐童年里朝思暮想的火车到妻子身边,就是一个证明。当史蒂芬见到新生命,活力回归时,他便找回了那颗如孩子般的心,达到了生命的平衡。

在我看来,作者的整个隐喻过程应是:史蒂芬因为没有了可以去爱和养育的孩子,生活似乎突然迷失了方向。这象征着当童年所代表的心灵养分和积极的价值观被剥夺以后,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而相反,当看到新出生的孩子时,这种新生命诞生所带来的喜悦让他感觉到“男孩与男人融为一体”,就揭示了只有找回孩童时代的活力,人们才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

02查尔斯的异化为时代敲响警钟

作者强调要找寻孩子,且不能过度的逃避,原因正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丑恶与异化。小说中通过描绘查尔斯这个人物反映当代西方社会中物质充裕但精神迷失的异化事实,揭示西方充裕物质生活表象下人们精神匮乏的真实状态。

①异化之丢失孩子思想的自我

查尔斯从一名成功的商人、政府的高级官员,甚至是首相的密友,成为一个口袋里装有弹弓、放大镜、小刀等的男孩子。从形态上看,查尔斯已从一个成年人异化成一个孩子。但其实,这只是他丢失自我下的一种外变形。

外变形的手法在文学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埃梅的《变貌记》中都有深刻表现,而外形变化主要被用在对儿童进行劝善除恶教育的童话中,作者借此手法既达到了表现查尔斯认不清自我的异化主题,又呼应了“找回心中的孩子”这一主题,具有强烈的教化意义。

查尔斯年幼丧母失去精神支柱,父亲则十分严厉,强迫他行为举止像个大人。这些都让他感受到丢失了童年,丢失了自我,所以“童年对他来说是无限的。成年后的他由此产生了变态的心理:想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男孩,没有任何责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已被金钱和名誉腐蚀了他的“孩子”思想,他有野心,又想出名,在公众面前他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还想讨好首相获得更大的成功,于是幻想孩子时的自我与他在现实中成人的自我激烈的冲突,让他渐渐感到自我的失落。尽管查尔斯隐居欺骗自己能够重返丢失的童年,能够在与世隔绝的林中寻找自我,然而他抛不下一切,放弃不了功名利禄,最终还是丧失了变为孩子时的宁静与天真的本性。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物质上的进步并不能代表人们精神上的进步,仅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满足不了人的需求,即便像查尔斯一样集功名与财富于一身的人也不得不怀念童真童趣。尽管他最后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名与利下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成为异化中的一员。这也表明现代机械化的社会让人成了物质的奴隶,使人们和机械一样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冷漠、怪异和孤独,最终陷入精神危机。

②异化之人类情感的名与利基础

查尔斯还是一位年轻成功的商人时,却娶了大他十二岁的特尔玛,表面上这是一段感人的忘年恋,可实际并非如此。特尔玛就像一位母亲一样关爱着查尔斯,他们之间的爱情其实是一种畸形的恋情。达克试图从特尔玛身上找到他早在童年就已逝去的母亲的影子与安慰,他希望得到正常儿童所得到的父母的爱,化解那埋在心底多年的孤独的冰。

后来,尽管查尔斯的聪明才干得到首相与公众的认可与欣赏,他的智慧也没能帮他认清自己的身份。童年期与成年期相混合,认不清母爱与爱情的界限,导查尔斯把特尔玛身上所具有的母爱异化成爱情。他与特尔玛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一种异化的“俄狄普斯情结”,俄狄普斯的悲剧就在于他破解了世界上最难的“斯芬克斯”之谜,却破不了自己到底是谁,破不了自己的命运,最后落得个娶母的悲剧。

查尔斯这种种异化的情感寄托方式让人深刻地感到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正是这种早已有的孤独与苦闷让他和斯蒂芬成为了好朋友,,他认为斯蒂芬是一个能懂得他内心的人,然而斯蒂芬也并非他想象中的知己。

查尔斯最后没能从妻子身上获得真正的母爱或是爱情,一直为这段畸形的爱情而苦闷。后来他又失去了自认为的知己斯蒂芬,原因是他不再拥有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名和利。斯蒂芬的离去,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这种金钱所维持的情感无疑是变异的。查尔斯在遭受这些异化情感后,越发孤独与苦闷,于是在精神的饥饿中他选择了自杀来为自己与朋友和妻子间异化的情感负责。查尔斯的异化给现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失去孩子般的纯真、善良的内心的人类社会,终将自取灭亡,进入深渊。而一味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病,异化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好在,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救赎之道。

03两性关系的缓和蕴含救赎之道:找回孩子般的心灵

作者的救赎之道可以从主人公史蒂芬与朱莉关系缓和的过程中找到。

凯特失踪前,他们深深地爱着对方。然而,女儿的消失残酷地打破了这种关系。史蒂芬疯狂地寻找凯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而朱莉则陷入了无所事事的麻木之中,终日无精打采、恍恍惚惚。悲伤在增加,痛苦在加深,爱情在动摇。他们开始怨恨对方,婚姻出现裂痕。

两人决定分开。朱莉逃至一个隐居地,史蒂芬则埋头于电视和开会等毫无意义的日常活动。奇妙的是,独处时,两人各自疗伤,更加明白了对方的重要性,这种分离反而拯救了他们的婚姻。这是因为选择离开而非抛弃的办法,能使她们保存爱的种子,以待来日团圆。

爱情种子的存在让两人的温情再一次点燃。当史蒂芬去看望朱莉的时候,他们重温旧情,导致朱莉怀孕。而新生命的孕育又继续点燃了他们的爱火,他们第一次一起为失去的、无法替代的孩子哭泣。他们再次成为一对夫妻、一个整体。

随着新生命的诞生,史蒂芬和朱莉也获得了新生,她们挽回了正在异化的感情,这表明男女之间可以从心灵里爱的种子里汲取力量,跨过亲密关系的阻碍。而其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就是:人类在面对混乱无序的社会时,也可以通过保护好心中的“孩子”,汲取爱的精神养分,来维系和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抵挡现实世界的丑恶与异化,最终挽救这个名利的世界。

写在最后

时间中的孩子究竟是什么?它不仅是那些处于童年的孩童,更是一种天真、纯洁、相信爱的化身。无论时间如何向前,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要忘记守住那个内心的孩子,守住自己的那份如孩子般的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间中的孩子异化的心灵何以被解救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