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文观止卷一第1篇郑伯克段于鄢一
TUhjnbcbe - 2025/2/18 17:55:00

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完全解读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题解及背景:

题解:从题目看,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郑伯,一个是段。鄢,是地名。克,是战胜的意思。从题目的字面意思看,就是郑伯和段在鄢这个地方打了一仗,结果是郑伯打赢了。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个厌恶自己大儿子的母亲,在大儿子成为国君之后,如何帮助自己非常疼爱的小儿子谋逆篡位,大儿子又如何应对自己母亲和弟弟的故事。这个大儿子便是郑伯,即郑庄公,小儿子便是段,他们的母亲叫武姜。

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隐公之年(公元前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人物:郑庄公、共叔段、姜氏

郑庄公如何用他的谋略,化解了一场郑国的内乱;又如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跟她的母亲姜氏演了一出母子和好如初的戏码。文章开篇首先交代了郑庄公和段的身世。

逐字逐句完全解读

第1段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译文: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开篇首先交代了郑庄公和段的身世。郑武公,是郑国的第二代国君。郑国是姬姓国,跟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很亲近。这里的“武公”,是他的谥号。

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为妻。申国是姜姓国,因此这名女子就叫姜氏,后来嫁给郑武公之后,由于丈夫的谥号是“武”,所以在姜氏去世后,史书又上称她为“武姜”。

大概说一下武姜的母国申国的背景。

在西周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申国是政治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在西周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申国是政治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申国的国君申侯除了把女儿嫁给郑武公之外,他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了周幽王,史称申后。周幽王后来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和她儿子的太子之位。据说,周幽王是被申侯杀死的。周幽王死后,申侯将自己的外孙扶上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所以说,武姜的背后是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靠山的,这一点很关键。

从申国嫁到郑国的武姜,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即位的郑庄公,另外一个小儿子就是共叔段。

庄公的称谓是后来他去世之后的谥号,伯是爵位,郑国是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共叔段名字中的“共”,是一个国名,在这篇文章的后面我们会了解到共叔段被庄公打败后逃奔到了共国。所以,“共”就是共叔段的氏,他是以地名为氏。

究竟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笔记:

1.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译文: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姜氏难产,遭受了痛苦和惊吓,她就很讨厌大儿子,那么她喜欢谁呢?]

笔记:

1.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2.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小妙招:使动词就是宾语发出动作,这个动词就翻译成使动。]

3.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译文: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三年后,姜氏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就是段。姜氏非常特爱这个孩子,想让郑武公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郑武公没有答应。为什么不能答应呢?

在周代,乃至直到明清时期,关于爵位继承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礼法,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也就是说,在立太子的排位顺序上,是按嫡子、贵子、长子、贤子的位次排列的。你是妃子生的儿子,哪怕是排行老大,那当太子的机会自然小于皇后的孩子。另外,你哪怕是所有皇子中最聪明的,但你有一个傻子哥哥,你也只能排在后面。

这就是所谓的礼法,但这不是人性,人性是自认为有能力我就应该上位。所以,这才有了宫廷皇室中那么多兄弟相残的故事,也才有了我们讲到的这个“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武姜只因难产,便任性地对郑庄公心生厌恶,这其实是对郑庄公的一种不公平,也是一种母爱的畸形。郑庄公在很长的时间里得不到母爱,童年在逆境中成长,这也让他过早养成了少年老成的性格。

同时,由于身处在春秋初期那种十分复杂的环境当中,又让他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性格特征。而且,我们如果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你会发现郑庄公最后做出“克段”的举动,其实是无奈之举。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武姜的偏爱和强势,也许就没有了这段郑氏兄弟骨肉相残的故事。

所以,要读懂这篇千古奇文,必须要仔细揣摩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三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到郑武公去世,武姜的身份按照后世的说法,她可就荣升为“太后”了,此时的她又有何想法呢?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细细考证,但是从接下来发生的这桩宫室争斗当中,我们似乎隐约闻到了一丝后宫干政,甚至是武姜想篡权夺位的气息。

接下来,我们就随着《左传》原文的记载,一起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去看看郑庄公究竟是如何与姜氏和共叔段进行周旋的。]

笔记:

1.亟:亟,屡次。

2.于,介词,向。[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3.弗,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文观止卷一第1篇郑伯克段于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