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据某平台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有万人通过医美变美,比年同比上涨了42%。
而在每位医美消费者中,有64位是90后,19位是00后。
在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主力军的庞大数据下面,隐藏的是一条又一条葬送在手术台上的人命。
当我们又在唏嘘“28医院内死亡”时,心痛她的同时,更看到了令人扎心的字眼:留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一个人“作”,另一群人敢“做”?
18日上午10点,是杨雪(化名)妈妈接到女儿的最后一通电话,称自己去宛和医疗整形做手术。
再次接到女儿手机的电话,整形机构工作人员告知其女儿“出了点事”,需要家属过去沟通一下。
下午6点,妈妈和杨雪二哥赶到整形机构,但没有如愿见到女儿,而是被拦在了二楼手术室外。
“一开始机构工作人员百般阻挠,不让家属上去,后来实在拦不住了,便说女儿陷入了昏迷。”
二哥立即拨打了,医院的急救已经来过,并已宣布当事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意思就是在杨医院才通知家属赶往现场,医院看到杨雪的遗体时,七窍流血,全身都是针孔。
经初查,该医疗机构有资质,但麻醉医师未在该机构注册,属违规执业。
医院有多简单?
“医院手术室环境及其简陋,就是一个破烂的房子里边架了一个躺椅,躺椅旁边就一个小架子,上面放着各种手术工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照明设备是普通吊灯而不是无影灯,也完全达不到无菌要求。”
这是杨雪丈夫看了现场之后描述的画面,老婆就是躺在这台手术台上再也没有醒来过。
(杨雪去的医院实照)
现在医院遍地开花,我们来看看医院多么简单?
在小区里租一间房子,一个躺椅,一个小架子,几把手术刀,几个不具备资质的外聘医生。
除了少部分是整形外科的嫡系正规军,绝大部分是医美医生是从皮肤科、妇科、口腔科乃至普外科改行而来。
这下设备齐全了,还有剩下的也就是主要的:宣传,砸重金宣传,小区广告、宣传单贴的哪哪都是。接下来就是熟人介绍,一个拉一个下坑,首先从医生和护士的身边的熟人下手。
而现在这种所谓的“引荐渠道”客流,已经成为一种“中介职业”,颇具产业链规模。
都说杨雪本来就是护士,怎么会不清楚医院的手术环境不达标?因为杨雪在这之前就做过丰胸手术,而她医院工作的闺蜜。
而就在18日这场手术中,她的闺蜜作为护士也参与了此次手术,和这群违规执业的医生一起把自己葬送在了手术台上。
这样的手术台,想整形的你还敢上吗?
给你整容的人可能只上了“5天速成班”
近年来,“爱美”需求催生庞大市场,庞大的市场又催生更多的“无知无畏者”进入市场。
就这样,整形市场便以一种野蛮且畸形的状态不断“做大做强”。
根据某报道数据显示,全国正规医美诊所有多家,而“黑诊所”是前者的6倍,约有6万家。
“黑诊所”规模小、隐蔽性强,常隐身于生活美容店、住宅区与酒店中,非法执业者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
按照国家规定,整形医生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证。但黑诊所里的医生,很多不仅是无证行医,可能甚至压根儿没有医学背景。
医美行业报告中揭露到,很多非法职业者只是在“速成班”上了4到7天的课,就披上白大褂成为了黑诊所里的“医生”。
(网上遍地的整形速成机构)
郭庆梓律师: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这也不是该死的理由。这类事件的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市场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强。我就想问问,这样没有资质,医院,是怎么可以存在下去的,同时还可以如此大张旗鼓的打广告?
第二、对于已经医院的惩罚不够,医院有机可乘。医疗整形是特殊行业,医院和医生必须要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否则就涉嫌构成非法行医罪,甚至故意伤害罪,达到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量刑则更加严重。
然而,据一些业界人士坦言,只有在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情况下,那些非法从业人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
一般而言,即便监管部门发现了“黑诊所”,作出的处罚也很轻,也就是没收医疗器械、处以几万元的罚款,但处罚之后有的依旧可以再次活动。
“换脸改命”维权有多难?
在张妍(化名)身边,医生正对着她的鼻梁做最后的缝合包扎。出手术室后,这个90后姑娘即将告别塌鼻梁、单眼皮的岁月。
这个工作一年的女孩,过去一直很不自信,脸圆、塌鼻、内双,让她更愿意活在美颜相机里。
去年,她开始尝试打肉毒杆菌瘦脸、打玻尿酸填充,今年年初,她更下决心,医院开刀做隆鼻。
手术时间比预计长了三四个小时。术前,麻醉针扎下去后,张妍还再叮嘱医生:“(隆鼻)要自然、要自然。”接着,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为了整容花了万)
术后的头十天,张妍冰无法用鼻子正常呼吸,连着好几天睡不着觉。但是刘妍并没有后悔,她觉得整形就是一场赌局,为了今后活得更自信,她愿意赌上一把。
“开始没什么不良反应,直到手术后的3个月后,在做完微针后鼻子开始红肿并且化脓。刘妍找美容院讨说法,对方解释说这是打针后的正常反应,过几天就会消失。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时候,刘妍知道再去跟美容院交涉也无济于事,便四处求医,最终只得求助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
郭庆梓律师: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美容变成了毁容的惨痛案例。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在权利受损之后才知道取证,这样一来事情已经发生,难以找寻证据。
同时正规医疗机构有保存证据的意识,而非法机构恰恰是为了规避调查,根本没有办法回溯,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另外在一些消费者维权的案件之中,消费者在合同订立之时对产品疏忽检查导致后来的消费者维权频频碰壁。
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一切服务或产品不放心的内容,尽可能的加入到合同之中。
拥有美貌的人沾沾自喜,没有美貌的人惊慌失措。
而害死28岁女护士们的从来不是整容,爱美从来无罪,
别让钱的逐利剥了消费者的血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