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文琳记者智文学)“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我们都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青春焕发金黄色的光芒。”日前,中国商报记者走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龙城街道职康中心,“梦飞龙城”民乐团的队员们刚刚结束彩排,正一边调整轮椅,一边哼唱着喜欢的歌曲。
龙城街道职康中心负责人刘惠青介绍,“梦飞龙城”民乐团是年辖区结合属地残疾人的个人特点和艺术专长成立的。乐团不仅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还经常受邀到社区巡演,深受群众欢迎。
据了解,职康中心是深圳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文体活动、康复与职业技能训练“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过70家职康中心扎根社区,打通了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搭建平台
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让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是帮助他们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环节。
梓盈在双手畸形前曾是一名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师,后因疾病影响导致双手变形,这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闭门不出,不愿与人接触。年,梓盈经朋友介绍第一次走进了深圳市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的花艺培训课堂。
看到一群积极向上的残疾人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各种各样的鲜花变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爱美的梓盈眼前一亮。几次课程下来,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后来每次出门,她都会跑进街头巷尾的花店逛一逛、看一看。
“花艺是个手工活儿,对手部的灵巧度要求比较高。而梓盈并没有放弃,她肯吃苦、有悟性,有时双手肿着也在坚持。”花艺导师李翀对梓盈的表现赞美有加。而梓盈也将这份赞美转送给了插花课,她说:“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化尾为腿行走的每一步虽然痛苦,但却十分坚定,这是真实的存在,是花艺学习让我找回了自己。”
年年底,梓盈荣获深圳市艺展杯花艺大赛优秀奖,也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的花艺助理,希望将插花艺术传递给更多“海的女儿”。
在深圳,像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这样的平台还有很多,它们为走出家门的“梓盈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命运搏斗、和灵魂较量的正能量。
正在创作花艺作品的创业者。(李燕婷/图)
多措并举
护航残疾人平稳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意味着要有一个更加公平友好的发展环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发挥个人主动性,过上有尊严、有价值的生活。
深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董秀表示,一定要当好残疾人的“娘家人”,让残疾人敲开“就业门”。
年4月,《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正式出台。该办法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提标、扩面”为主要手段,持续提升残疾人职业康复、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和助残机构培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促进全市残疾人就业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
据悉,“十三五”以来,深圳市残联通过举办“残健共融”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开设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转衔培训班、设立专人专岗开展就业跟踪回访等举措,全面激发残疾人自强创新潜力,集聚社会助残力量资源,营造残疾人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催生了许多残疾人参与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如今,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肌肉萎缩的“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创办的“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已通过“互联网+就业”模式帮助全国各地多名残障人士就业增收;“独腿博士”孙小军在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深圳主攻动力假肢研发,以假肢用户、开发者和创业者的“三重身份”进军辅助器具行业,希望让更多残疾人实现“智能假肢梦”;无障碍设施普及者郑锐是一名用耳朵“听课”的视障人士,他通过实地勘察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网上绘制“盲道”,向网友分享无障碍设施的评测和科普知识,助力大众共建无障碍城市。
此外,由十余名心智障碍者撑起的“喜憨儿”洗车行,通过自立自强的创新助残就业模式持续壮大,已在全国建立了27个网点;发轫于深圳肯德基的“天使餐厅”助残就业模式已覆盖全国22个城市,并开设了23家门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深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覆盖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