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李涛
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不过,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总是让不少家长忧心。年7月1日,《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
广东省正式引入“基础保险”加“补充保险”多层次补偿,通过保险机制对群众进行保障。
资料图:医护人员为儿童接种疫苗一年过去了,效果如何?记者从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广东和谐医调委)获悉,截至年7月1日,除一类疫苗由政府投保外,已有40家在广东销售疫苗的第二类疫苗企业加入补偿保险机制,参保率达到97.5%。
此外,疫苗接种补充保险已于近期陆续对公众开放,疫苗失效保障被纳入其中。同时,对于购买补充保险索赔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案例,可通过小额快赔机制进行线上快速理赔。
基础保险推进一年,最快3天赔付
年3月12日,广东省正式印发《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实施方案》,从原来的“财政补偿”和“企业补偿”模式转变为“保险补偿”模式。即为接种疫苗购买商业保险,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可通过保险予以补偿。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且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基础保险是政府统一购买及疫苗企业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广东省疾控为全省一类疫苗投保万元。
基础保险保障范围包括: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能排除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72小时内死亡疑似个案人道主义救济等等;基础保险中的第二类疫苗由疫苗生产企业自愿投保。
记者从广东和谐医调委获悉,不论是政府投保还是企业投保的,基础保险均实行统一补偿标准。
广东和谐医调委主任王辉介绍说,自基础保险实施以来,异常反应/不能排除异常反应个案补偿时效显著加快,个案补偿时效最长28天,最短3天,平均补偿时效9.9天。
相较于过往的个案补偿时效,补偿效率提升明显。比如某异常反应补偿案例,受种方于9月26日签署补偿协议并提交完整材料,保险公司于9月29日向受种方直接支付补偿款。从协议签订到受种方得到补偿,用时仅3天。
“基础保险在保障接种者权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疑似异常反应案例原因的查明。”广东和谐医调委副主任黄敏告诉记者,一名患儿打完疫苗后2个多小时内突发状况,最终死亡,其家属一度无法接受这一后果。
广东和谐医调委接案后赶赴现场,引导家属通过尸检明确死因。经尸检及调查诊断,明确患儿死因系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基础上,因肺部感染至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属于偶合症,是患儿自身疾病突然发作所致,与疫苗接种无关。
补充保险包括一般反应等常见症状
“然而,基础保险只保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产生的后果,对于一般反应、偶合症、疫苗失效等依然覆盖不到,所以要推出补充保险。”黄敏说。
什么是补充保险?王辉介绍:“基础保险是在疫苗合格的前提下进行赔付,如果疫苗在接种后发生一般反应、偶合症或者失去效价,则是通过补充保险来获得赔偿。”
补充保险是受种方根据需要,自愿、自费选择购买的商业保险。
记者留意到,补充保险涵盖的范围包括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能排除异常反应、偶合症、一般反应、免疫失效(接种疫苗后在保险期间内首次罹患相关疾病)等。补充保险分一年期和六年期,最高可赔付万元。
补充保险为便利群众投保,采用互联网保险形式。公众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