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是如何将群臣镇住
TUhjnbcbe - 2025/7/1 18:10:0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段来自诸葛亮《诫子书》里的名句,反映的是,诸葛亮认为,作为一个人若想有大智慧、大成就,就必须清心寡欲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必须甘愿忍受孤独清净才能到达高深超脱的境界!

很多人深以为然。

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有一位在位长达48年的封建帝王,他用自己58年的人生书写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大戏,也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要想成就一番高深脱俗的境界,这路,并非只能清心寡欲、孤独清寂。他就是大明帝国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万历皇帝!

一生传奇的万历帝,10岁登基,10年后亲政,期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实现帝国中兴,尔后却性情大变、沉湎后宫、荒于政事,近三十年不出宫门,甚至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做到“万事不理”……

在他驾崩24年之后,大明帝国再也没能继续硬撑下去,随着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军攻破京城,33岁的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明朝一命呜呼、灰飞烟灭,享国年。

有人说万历皇帝操权有术,非庸人之辈;更多人却说他性情乖张、财色酒气,用一己之力让本以中兴的大明王朝推向深渊,走向覆灭。不过无论如何,在明神宗朱翊钧称帝的48年里,文武百官大多时候还都是无一不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48年间,朝堂清寂多时但江山依然稳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

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我想不可忽视,那就是自小在李太后和张居正严苛管教、耳濡目染之下成长起来的万历皇帝,成年之后也将长辈和前辈的驭权之术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控制体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情绪掌控”的高手。

而以下一点儿典型案例便足以证明,万历皇帝这几乎不上朝的30年时间是如何能够翻手云覆手雨的掌控朝廷、主宰群臣!

“严父”与“逆子”张居正手把手教万历

如果你研究过心理学,不管多少,你应该听说过一个名词叫做——“高压式控制”。那何谓“高压式控制”?简而言之便是,从小父母便以爱的名义将孩子视作自己的私有藏品,用尽一切办法去支配和操控孩子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理解去打造孩子的人格平行,但凡有一点儿叛逆和不从便用威吓和教育打压,还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万历皇帝就是典型的“高压式控制”的产物。作为明穆宗的儿子,有幸被立为皇太子。但从小他就知道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出身那是相当卑微,以宫人之名得到宠幸,后来母凭子贵才荣升为贵妃。

所以,在万历还只是皇太子的岁月里,他就已经被母亲灌输了诸如“你就是未来的皇帝,你从小就要学习治国理民的方法,熟读史书典籍,特别是学习过去各朝各代帝王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同时还要掌握驾驭朝堂的能力……”

如此一来,在李太后的严苛教育,讲官们的悉心调教之下,当然,也不可否认,还有小太子本人的勤学苦练之后,万历皇帝“五岁便能饱读诗书。”,这为他日后即位掌控朝堂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话说,小时候的万历皇帝按惯常说法也是幼年丧父,母亲李太后为了孩子能够稳固江山,不被外人欺负,可谓是用心良苦,煞费苦心。据说在万历皇帝大婚之前,李太后甚至都搬进了乾清宫和小皇帝同吃同住,俨然就是一个“陪读”啊。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督促自己的儿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史书记载,小万历皇帝其实并不十分喜爱读书,好玩儿的天性和下人的骄纵,让他也经常找机会开溜,正是为了将儿子的惰性和贪玩儿扼杀在摇篮里,李太后李太后时刻伴其左右,一有异样便把他招致身边,不是谆谆教诲,就是长时间罚站罚跪,小皇帝当时的隐忍恰恰是建立在这种带有畸形“强权”的基础上。

如果在万历皇帝成长的过程中只是母亲李太后一个人高压控制,或许不足以促成他日后“跌宕起伏”的乖张性格。正是因为还有一个孜孜不倦的“严父”的存在,才让万历的故事浓墨重彩。这位“严父”便是当朝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在万历还不是万历之前就做了这小朱翊钧的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小朱翊钧学习的时候可是一丝不苟,张居正教学的时候自然也是倾囊相授。毕竟,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尽管满怀一身抱负,但彼时的张居正怎么也没想到,他所辅佐的当朝皇上朱载垕的三儿子,日后能一跃成为太子爷和未来的天子。

可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朱翊钧,一个上不了厅堂宫人的儿子,皇上朱载垕的第三子,竟然因为他的两个哥哥先后归西而一不小心被扶正成了皇太子。

而从那个时候开始,或许就已经埋下了朱翊钧日后“精神控制大师”的种子,因为,他的母亲、他的老师本身就是大师中翘楚!

从朱翊钧当上太子的那一刻开始,母亲和老师的内心其实就已经再也坐不住了,一个想早日母凭子贵;一个则想借皇帝的恩宠实现自己一生所愿——实现改革、权倾朝野。所以,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那波涛汹涌的喜悦,也就有了对年少心智还不胜成熟的朱翊钧的高压控制,其目的也只有一个——让他日后成为一个和他们俩同心同德的“好”皇帝!

耳濡目染多年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万历皇帝也自然将这种源自“高压式控制”的打法融会贯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朝堂的管理体系,谓之“真假摸鱼迷魂大法”。

那所谓的早年严加管教究竟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母亲李太后的各种严苛表现,“严父”张居正的管教更是令人“钦佩有加”。

小时候的万历学习压力会有多大?看过之后,现在的父母、小孩儿可能都会觉得自己庆幸。作为皇帝的万历,早年除了上朝,其余时间那就是多给了学习。学习分为经筵和日讲。经筵每隔三个月要来上一次,逢二举行;日讲就不同了,所谓日讲就是更加频繁的代名词,抛开逢三六九上朝之外,其余的时间每天都要为皇帝举行讲授经史子集的教学活动。

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些教书讲学可不是万历一朝有之,没错,但也错了。虽然明朝历来有着规矩,但“严父”张居正为了能让万历皇帝“出人头地”,那可是给小小年纪的万历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标准。

根据后来的粗略统计,从隆庆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讲开始到万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后一次截止,本是年少轻狂的万历皇帝一共参加过经筵99次,日讲次,总计次,还凑了个整数。其中张居正去世时,一共举办过经筵72次,日讲次,总计一共是次,这比例不言而喻了,张居正的严厉是可见一斑了。

这还不算完,就像现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会奖惩一样,那个时候“严父”张居正也给小万历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当然,主要是惩罚!比如,如果万历背书背不上来或者是背错,那就要被罚了。记得万历在他已经十五岁的时候,一次“日讲”,万历那是自得其乐的大声背诵古书,说的正酣呢,却突然就被老师张居正给打断了。饱经呵斥的万历不由得一惊,心中暗自打鼓,我是又哪里说错了么?

原来啊,万历是在背诵《论语》的过程中,将一句“色勃如也”的勃读成了“贝”。张居正面对已经十五岁的万历还是敢于当众呵斥,不可谓不严厉,也不可谓不胆大却心不细啊。万历通过你的言传身教这文化水平是得到了提高,但你张居正可能是忘了,他毕竟是皇帝啊,反反复复的当众遭遇严加管教,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可能还好,但对于已经十五岁的万历来说那就是当众羞辱了,叛逆之心年轻人皆有之,羞辱过后刻骨铭心,况皇帝乎?

但,要不怎么说万历皇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神控制”的高手呢!即使在如此严管下遭受他以为的这般“奇耻大辱”,小皇帝依然曾经亲手给管教他的张居正写过这么一段话,译成现代文大概是这样的,“我这么小小年纪就当了皇帝,都仰仗着老师您每天严加管教,不辞辛苦,有问题就毫无保留的指出,才能让我成长如此归正,感激不尽。”

高手!不折不扣的高手!在这段起初关怀备至,而后管天管地的君臣关系里,万历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前期,在他和母亲的全权授意下,“严父”张居正大胆革新、所向披靡,万历新政大刀阔斧,什么“考成法”、“一条鞭法”等等一系列改革卓有成效,大明王朝再次崛起,史称“万历中兴”。后期,当万历知道了一直以来教他做人、让他勤俭兴国的“严父”自己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他自小所积累起来的爱与哀愁便汹涌澎湃的翻到心头!他做出了决定!

在张居正带着自己以为的功名利禄撒手人寰不久,这位大明朝唯一一位在生前便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泰斗,立刻被他的得意门生万历皇帝清算抄家!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万历皇帝的翻旧账和歇斯底里,但后来的几十年的时间证明,以上所说都只是万历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在由弱小变得强大之后所必定要做的事情而已,而万历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高手,是因为他用对恩师、“严父”的“恩将仇报”在短时间内就震慑住了群臣,让朝野上下无人敢与之抗衡,只能唯命是从。

迟迟不立国本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高明所在

告别了“严父”张居正,此时的万历皇帝所面对的是一个中兴之国,当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的生命是最灿烂辉煌的,但一旦梦想成真,目标实现,接下来就大多是无尽的空虚和贪婪地欲望,此后选择30年不上朝的万历大抵也是如此。

不论是外界所说,什么身体不好,沉迷鸦片、浸淫酒色、贪图钱财等等即使全部属实,那也只是他满足个人空虚灵魂和从小没能达成的欲望的深刻报复。但为什么即使如此大明帝国也没有在他的治下功亏一篑,而只是在他48年执政后期因为老眼昏花,逐渐昏庸而渐渐走向衰落?

万历皇帝30年的不上朝看似贻笑大方,实则却是他最任性也却最有城府的表现所在。30年之间,大明帝国没有外戚干政之祸,不具宦官乱政之苦,胆大妄为名臭史册的奸佞之臣也几乎没有,朝内的党争之乱也被他控制的服服帖帖,万历“三大征”、梃击案等等事件的处理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皇帝的能力所至。每临发生重大事情发生时,万历皇帝必然会第一时间出现,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讲,万历皇帝的30年不上朝才是真正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做——太上,不知有之!

而能做到如此,除了万历从小接受的慈母、“严父”教育和心知肚明的大明朝那套为之称道的文官体系,再一个就是在此基础上,万历皇帝做出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不立国本!

所谓“国本”即为太子,想一想接任万历皇帝当了一个月帝王的可怜之人朱常洛,和父王一样都是宫人所生的苦命之人,但万历父王在位48年,而他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便不明不白的死了,所谓过把瘾就死不过如此吧。

可想,这一切的一切和他的父亲万历皇帝的精神控制不无关系。作为长子,虽然出自宫人,但再怎样也不至于在父亲在位第29年的时候才被确立为太子吧!这一般人要不就是等着等着就死了,要不就像他一样等着等着,真等到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了,真正到了幸福来了的时候也只剩下满眼的木讷、欲望的实现和莫名其妙的再见了!

“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和他的一众群臣反反复复、斗智斗勇争执了10年有余,不论群臣怎样勇气可嘉、大胆进谏、苦口婆心,甚至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都上了《酒色财气四箴疏》,明着大骂万历皇帝是酒鬼、色鬼、贪财鬼,万历就是不为所动,你说你的我玩儿我的,你骂你的,我跑就是了!搞得一代一代群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么?听了我之前的分析,您可能已经有所感悟,这不立国本的做法实实在在是万历皇帝最聪明绝顶,当然也是最“自私自利”的决定之一,当然也是他精神控制的极致表现。

如果真的早早地立下了国本,太子有名有姓,那万历还能身居宫中30年不出来上朝,还敢悠然自得的管理群臣,听任其摆布?还能翻云覆雨地当他的大明皇上?扯淡!早就被结党营私的各个门派给弄下去了!搞死了恐怕!

时至今日,看到还有很多人在讨论,摸了30年鱼的万历皇帝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

多么愚蠢而又无聊的问题啊!对于从政者而言,对于帝王来说,丘吉尔的那句至理名言从未食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好人还是坏人?“大师”万历在乎过么?你又觉得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是如何将群臣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