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母女之间总是裹挟着爱与伤害
33岁这年,在忐忑和焦虑中,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宝贝女儿。
孕期经常翻看小红书,每每看到胎停、引产,孩子异常,常常自己吓自己。
错过了4维彩超,孕期经常在电脑前写东西,又担心畸形。好在孩子落地,一切正常,只是右腿脚踝上有一块褐色的胎记,且随着身体长大。
抱着孩子小小的身躯,看着怀里酣睡的孩子,有时总是生出一种恍惚感:我真的是一个妈妈了?
妈妈,多么崇高又伟大的一个词汇,我是否担得起这个称谓?
妈妈,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一个孩子的一生影响至深。
妈妈,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创造者,她更决定一个孩子生命的底色,是阴郁荒凉还是温暖明亮?
生产的阵痛,侧切的伤口,虚弱的身子,都在提醒我,是的,我是一个小女婴的妈妈。
我能当好这个妈妈吗?
我不知道。
当妈是一种修行,修自己,把自己的疮伤修补愈合,以更积极更通透的方式去生活,在潜移默化里影响孩子。
月子里,哭了一场,不是身体的疼痛,不是带孩子缺觉的疲惫,也不是莫名的抑郁,而是被老妈的几句话扎心了。
和老妈闲聊,聊到妹妹将来选专业的问题,老妈话如利刃:你自己就是一敲破锣的,还有资格说别人。
我闭了嘴,把头扭向床的另一侧,眼泪哗哗地流。
大学毕业之后,我放弃了当老师,兜兜转转换了几份工作,均无起色,父母对我颇为失望。
老妈说的是事实,我又有什么好辩驳的,唯有眼泪是我无力的武器。
我也不甘心如今处境的我,我在摸索着努力向前,但是父母依然是深深的失望....
这么多年,父母给予我的一直是否定和打击,在我生命的前30年,我被深深的自卑裹挟,甚至我曾经觉得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我这辈子注定不幸......
父母爱我吗?他们爱,家里姊妹多,经济窘迫,父母千辛万苦供3个姑娘读大学.....
远嫁的我,生产坐月子在娘家附近租住,老妈来回奔波,一天5顿给我做月子餐,帮我带孩子,在我身子虚的时候给我洗头.....
老妈,无疑是爱我的。
可是很多时候,爱又裹挟着伤害。
母女关系往往并不单纯,其中有爱,有泪,有冲突,有矛盾,有微妙的情感,有复杂的情绪,有体贴入微的关心,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有隐藏的怨恨,远远不是一个爱字能概括的。
我感激老妈对我的抚育和爱,同时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治愈老妈一贯的否定带来的伤害....
02有种伤害会代代相传
现在,我也升级做了妈妈。
我不知道我将会给我的孩子怎样的前半生.....
有许多父母无意识地把上一代加害于己的东西继承下来,用以加害下一代....
我们告诫着自己不要活成父母那样的人,可是当我们升级成了父母,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他们....
《母爱的羁绊》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在书里这样说:情感遗传就像基因遗传一样,不知不觉代代相传。
如果想要隔断这种代际相传,必须要有所觉醒,剜出掉那些黑色的毒素,从我开始,给予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生命底色。
我做了妈妈。在我们的文化里,妈妈,这个词充满了神圣感,无数的人在讴歌母亲的伟大。
可是,我并不觉得自己伟大。
我不会因为生了她就觉得她理应欠我什么。
胡适曾有一段父母于子无恩的言论,我也颇为认同。
“我们稀里糊涂地替社会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这个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责任。”这绝不是对于孩子的恩典。
我不会因为生了她,就居功,觉得自己可以主宰孩子什么。
生了孩子以后,反倒是觉得孩子给予我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更深刻的生命理解。
孕期时的不适和期待,生产时的恐惧和疼痛,亲吻娇儿脸蛋的甜蜜幸福,侧切的伤口,虚弱的身体,严重不足的睡眠,好的,坏的,苦的,甜的,所有的经历,丰富了生命的体验。
看着小小的宝贝,吮吸乳房,感受到生命的一种联结。
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小脚欢快地踢腾着,手舞足蹈地冲自己笑,幸福感如同乳汁一般迸溅。
小小的人儿,她的生命是一张洁白的纸,最初的生命底色涂成什么样,画笔握在我手里。真是有些惶恐。
03你的不安或自卑,也许来自母亲
比起养,最难的是育。我可以给孩子买昂贵的奶粉,囤积大量尿不湿,哄她,逗她,但是物质的满足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教养。
教养儿女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又是一件讲究火候和力度的事。
我自认为自己作为新时代女性,不会做一个为了孩子完全没有自我的妈妈。
不是有句刷屏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我会努力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妈妈,可是有时我们的用力也许会变成了孩子的噩梦。
《小欢喜》里英子的生活被精英妈妈强势地安排的满满当当,她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每每想要抗议,便被妈妈的眼泪以及那句“都是为你好”给堵回来,抑郁的英子只想逃离对她无微不至,望女成凤心切的妈妈....
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我们时常惴惴不安,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害怕孩子被社会淘汰,所以一方面我们对孩子爱到过分,过度保护,另一方面又对孩子有诸多强求和过高期待,这种高期待又变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山。
我怕我会变成这样的妈妈。
我怕我会变成一个自恋的妈妈,我怕我自己的情绪化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我怕我自己会成我妈那样不经意就去否定孩子...
我怕我会成为《母爱的羁绊》这本书里那种自恋型的妈妈。
一个妈妈,她的言行、情绪、价值观影响的不仅仅是与孩子相伴的那些年,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择偶与婚姻。
就像我自己,长久的被否定,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找对象生怕高攀了别人.....
母爱,有时是我们努力的源动力,但有时也是一种束缚和伤害....尤其对女儿,影响更甚。
那些没来由的不安全感,自卑,在早期的家庭生活里早已埋下了种子。
04好好当妈,要爱,但不要伤害
现在我有了女儿,我以为好好爱她就够了,直到我看到樊登老师推荐的这本《母爱的羁绊》,我才重新审视母亲与我,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关系。
书的封面上那句推荐语特别戳人: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人都看看这本书。
这句推荐语并非大放厥词。
第一次看到有书籍,不再是讴歌母亲,而是理性分析母女关系,探讨母亲对女儿的影响与伤害,以及如何治愈。
书里列举了6种对女儿不知不觉造成伤害的自恋母亲。
第一,浮夸外向型,这类母亲不遗余力吸引别人注意力,但对孩子却不上心
第二,成就导向型这类母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