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各种节日,相亲市场都会人满为患,各色男女和家长都会出现在这里,寻找着各自的心仪对象。在这群人当中,最被年轻人厌恶的就是“妈宝男”、“妈宝女”,潜藏较深的还有“巨婴”男女,发现就会立刻敬而远之。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造成这种病态心理的不是别人,正是亲生母亲的过度宠爱!
恋母情结人之常情
恋母情结又叫“俄狄浦斯情结”,来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忒拜国王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成就了一场伦理悲剧,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俄狄浦斯王》,剧情离奇复杂,这里就不多做陈述。
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把幼儿3-6岁时,过分依赖母亲的行为定义为“俄狄浦斯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明显反感父亲,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从而在教育上也难以听进父亲的只言片语。
这是人类的正常现象,母亲在此时承担的义务更重,无论远古还是近代,为了收集食物或者金钱,父亲要经常外出,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对孩子的教育难免忽视。幼儿此时需要学习生活技巧、礼仪常识,对于接触更多的母亲亲昵,是本能反应。
通常在6岁以后,大多数幼儿开始在父母之间寻找平衡,寻求更多来自父亲的关爱,也开始理解父亲“不讨好的生活方式”。
可是因为人类拥有语言这一交流方式,幼儿在“俄狄浦斯期”的心智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演变出一小部分“畸形恋母情结”患者,改变的不止是他们的行为,更是一生的悲惨命运。
恐怖的畸形恋母
由于各种原因,父母在家庭中的摩擦会逐渐增多,互相数落自己的配偶,往往争执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畸形心理就此形成。
比如吵架过后,母亲陪伴孩子时往往会“碎碎念”,有意无意的输出一些“父亲”不好的话语,幼儿心智并不成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类似的心理。于是敌视甚至仇视自己的父亲,少数人会把这种思想延续到成年以后。
并不是说所有的畸形恋母情结都会疏远父亲,毕竟血缘关系会影响日后的亲子关系发展,度过青春期后,孩子们会敬重父亲,理解他所付出的一切。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么说不是矛盾了?既然只是一时的,谈什么畸形?
问题就在于这里,心理的变化并不是只针对父亲,还有对母亲的过分依赖。
由于幼儿接受了“父亲靠不住”的设定,就会在母亲这里寻求补偿这一缺陷,于是就出现了对妈妈言听计从,甚至过度爱恋的畸形心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人离不开父母,无论外表举止多么成熟,一旦涉及大事,就必须征求母亲的意见。那么恭喜你,很有可能遇到了传说中的畸形恋母患者!
可能这时反对意见又会出现,对妈妈过度依赖有什么问题,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她总不会害我吧?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部分人群中的极端,真的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悲剧都是由小及大
许多结婚的朋友会碰到个怪圈,明明属于两个人的婚姻,却总感到有个第三者。这个人无形中操纵你们的感情,一旦另一半对你的爱多一些,就会立刻反应剧烈,仿佛抢走了某人珍贵的东西。
没错,这个人就是婆婆或者丈母娘,其中婆婆占大多数。许多女性都面临着这类畸形婚姻,两个人的日子过成三个人的闹剧,婆婆争夺家里的话语权,对儿媳妇打压,造成家庭矛盾。而丈夫从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如果自己不能委曲求全,家庭暴力多半会发生。
而你们之间诞生了下一代,那么受到奶奶、爸爸的双重影响下,孩子的心理也会变化,倾向于“听妈妈话”。而此时家庭的不和谐,女性又会给孩子灌输“爸爸不好”的观念,周而复始,新一代“妈宝”诞生了。
婚姻中任何一方出现畸形恋母情结,都会影响下一代的心理,从而按照遗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影响无数的正常家庭。
下面我们放大了说,看看畸形恋母情结造成的血案,相信你会对这个心理疾病有新的认识。
轰动全国的吴谢宇案,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由于吴谢宇的父亲在他童年时亡故,从小到大靠母亲独自抚养。这个过程中,吴谢宇难免受到过分的宠爱,在没有父爱的干预下,心理产生了扭曲。
吴谢宇的母亲喜欢的明星有多个自杀身亡,于是他臆想母亲也会寻短见,既然这样不如亲自动手!吴谢宇用哑铃残忍的杀害了母亲,四处躲避三年才被抓获。
当然吴谢宇案至今没有盖棺定论,关于心理疾病的分析仍是推测,但是二审暂停一定是和这个原因有关。
由小及大的看待畸形恋母情结,并不是危言耸听,恐吓大家远离这些人群,而是能够重视伴侣或者朋友的异常。就算已经身处这种家庭,也要保持乐观,至少从自身做起,把家庭从泥潭中拖出。
正确的扭转观念
我们拿婆媳关系做例子,毕竟这个影响千年的中华第一大家庭难题足以说明问题。在丈夫的生活观念上,要影响他的坏习惯,婆婆的过分溺爱往往伴随着好吃懒做、不理家务的毛病,适当的调教,可以让他脱离依赖母亲的毛病,自己可以办到,为何还要那么靠近母亲?
独立的居住环境也很有帮助,传统的中式家族可能是“妈宝男”的诱因之一,能够两人独立经营起家庭,才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分外重要,一旦脱离了“俄狄浦斯期”,就要引导孩子亲近父亲,让孩子迅速找到父母间的平衡点。毕竟孩子的未来是未知的,让他们远离心理疾病,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也有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下,心理难免会有残缺。不小心和心理有问题的人成为伴侣,也不要惊慌,通过努力扭转现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行。在现代文明下,这些心理疾病都不是大事,如何认识到自己或他人有此类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旧时梦话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