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的贵公子们原生家庭似乎都不完整,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生长在充满偏爱的畸形家庭,要么是双亲角色混乱的家庭。
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角色的缺失,使每个人的性格和内心充满矛盾和不安,他们便会在生活中索求缺失的那部分情感。
01
言豫津母亲早亡,父亲疏于对他的关爱,他的内心寂寞孤独,便喜欢寻找热闹,喜欢结交朋友,外表活泼开朗,实则细腻敏感。
当知道他的父亲是如蔺相如般“辩可压众臣,胆可镇暴君”的杰出使臣,我想,知道真相那一刻,少年的心会一下子安定下来,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袖,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楷模。
一般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孩子,会少一些阳刚、果断的性格,还好豫津并不是一个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孩子。
相反,他行事果敢、有智谋,由此可见,来自父辈风骨的影响更加深远。
02
而靖王的家庭虽然父母双全,母亲从容无争,养成了他坚毅、隐忍、重情重义的性格。但充满偏爱的原生家庭,负面影响却是伴随一生的。
来自父皇的冷落和漠视,直接导致兄长们对他态度的轻慢和不屑,兄弟之间互相仇恨,算计甚至谋害,不良的互动关系使他们永远无法和睦相处,来自家庭权威者的偏爱对整个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甚至会一代代地模仿、传递下去。
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靖王独立、倔强、叛逆的性格,也让他更加珍惜少年时期的真挚友情,不慎丢失后便痛不欲生,成为一生的心结。
所以,梅长苏回归复仇,重新以林殊的身份出现在靖王面前,解开了靖王郁结多年的心结,给了他一次重新弥补当年缺席的为友人鸣冤的机会。
剧终林殊的故去,对靖王来说,不是悬而未决的不知所踪,而是真真切切的死亡,两者同样是伤痛,但对内心的伤害却是无法相比的。
比起失去亲人,最折磨人的是不知亲人何在,是否安好!
03
景睿的家庭关系在《琅琊榜》众公子中最为复杂。他有两对父母却不知谁是他真正的父母,双方都管束着他,却又都在纵容着他。
他身边的人无论长辈还是兄弟,都有各自的地位和尊荣,身边强者林立,使他一刻不敢放松,没有来自父母的期望,使他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所以他孝顺、听话,活成天下所有父母眼中最令人称赞的孩子的样子。
他虽嘴上总说豫津疯疯癫癫没有正形,其实,他最羡慕豫津的就是这份随性、洒脱的性格。
在海宴的原著中,景睿为一位痴恋了九年的女子,拼命努力入围琅琊公子榜,只为能够让这位女子另眼相看,虽然后来女子心有所属,嫁做他人妇,但这是景睿做过的最任性的一件事。
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困在束缚中的自己,他努力想挣脱,却不知如何挣脱,暗恋的失败,是他挣脱自我的失败,所以这次单向奔赴的爱恋的无疾而终,在少年心中才会格外的痛楚和迷茫。
谢玉和莅阳长公主表面的恩爱,卓家与谢府表面平等,实则依附的关系,使敏感的景睿时时感受到不确定的不安感。
他承受双倍的宠爱,内心也为自己压上双倍的责任,他不敢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因为他不确定是否会被父母无条件的原谅。
在海宴的原著中,梅长苏曾开导景睿,把承担责任变成一种快乐,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变成不得已而为之的责任。
景睿对父母关爱的不确定,梅长苏也开导景睿:他想追比他长6岁的姑娘,他的父母虽然不赞同,但也为他去求婚;他不想入仕,想在江湖历练,卓家父母便教他武功助他在江湖行走,这一切都是因为爱他的缘故。
这番劝导,在景睿心中是掀起了波澜的,这一刻,景睿应是松了一口气的,但生日那夜的变故,才使景睿真的成长起来。
混乱的身世,不堪的出身,让景睿更加坚定得直面现实。
消除恐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面恐惧。
所以他选择去南楚见自己的亲生父亲,这也如靖王最终知晓了赤焰案的真相一样,是一段心理过程的终结,更是新的心理过程的重建。
04
在《《琅琊榜》》众多公子中,穆青的原生家庭是最清楚的,没有什么过往的历史,没有被隐藏的真实真份,没有复杂的家族纠葛,自小失去双亲,由姐姐抚养长大。
在家庭关系中,霓凰扮演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有如母般的关爱和包容,如父般的坚毅和隐忍。
更加难得的是,霓凰一介女子统帅全军,镇守南方,抚养幼弟,这份气魄和胆识,即使男儿也望尘莫及。
霓凰这样的女子可遇不可求,实为奇女子,在穆青的心中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趋势,将霓凰视为精神领袖或者女性的典范,他在言行或举止中会不经意地模仿霓凰的言行,在将来的择偶标准中,也会无意识地植入霓凰的影子。
在穆青向霓凰和夏冬盘点当前时局时,霓凰先是耐心地倾听,既而对穆青的看法给予了肯定,这种很日常的举动,可以看出,霓凰对这个幼弟是尊重而重视的,会在该申斥时申斥,该鼓励时鼓励,该表扬时表扬,这一定程度上给了穆青极大的自信和勇气。
所以,穆青的很多言行看上去任性胡闹,其实是行事有章法,心中有尺度之人,已初具领袖风范。
05
“亲人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琅琊榜》这对夫妻啊,一个阴险一个自私,却让人恨不起来
《琅琊榜》景睿痴恋九年的女子,嫁的夫君差点让靖王和梅长苏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