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畸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敏家的启示离婚了我们依然可以成为
TUhjnbcbe - 2025/8/2 0:48:00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3/j1hvyqj.html

真正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并不在于家庭是否完整,而是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持续、有爱的成长环境。

文/星尘

前几天,闺蜜玲玲离婚了。

她来找我聊天,说一方面感谢自己有勇气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另一方面,她又很担心,怕离婚这件事,会伤害到她2岁的孩子。

是啊,父母离婚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孩子。

可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伤害不在于离婚这件事本身,而是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以及孩子感受到的缺失的父母之爱。

每一对夫妻的初衷,都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当婚姻关系难以维系,夫妻二人不得不走向分手,我们只能坦然去面对。

离婚了,我们依然可以做合格的父母。

最近热播的《小敏家》,验证了这一点。

01.不是夫妻了,对孩子的爱仍然是一致的

黄磊饰演的陈卓在女儿7岁那年离婚了。

离婚后,陈卓的前妻李萍嫁给了有钱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女儿陈佳佳选择跟亲爸爸一起生活。

陈卓独自抚养孩子,既当爹又当妈,给了女儿无尽的包容和宠爱,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对女儿说妈妈的坏话。

有一次女儿拿着妈妈新买给她的名牌包,不以为然地说:“反正她有钱,不要白不要。”

陈卓看着女儿,认真地说:“你妈愿意给你花钱,是因为爱你,你要懂得感谢。”

即便离婚了,那个人依然是孩子的妈妈,依然值得尊重和感恩。

每一次“土豪妈妈”来接女儿,陈卓都非常乐意,看到女儿也被妈妈宠着,当爸的也感到同样开心。

女儿生日,陈卓会亲自送女儿到她妈妈那,妈妈已为女儿准备了隆重的生日派对。

站在大门口,昔日的夫妻坦诚相见,李萍真诚地对前夫说感谢。

“每年佳佳生日你都让她跟我一起过,谢谢你。”

陈卓说:“应该的,女儿过生日,应该跟妈妈在一起。”

这一对早已分手的夫妻,关系相处得自在轻松,没有尴尬,更没有敌意。

尽管他们早已不再相爱,但在女儿面前,他们却永远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对女儿的爱也是一致的。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佳佳看到了爸爸妈妈彼此间的尊重,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完好无损的爱,这让单亲家庭的她,依然成长的健康快乐、自信乐观。

成熟的父母,愿意给孩子完整的父爱和母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彼此,也是离异夫妻该有的姿态。

02.家破碎了,也别让孩子对你的依恋破碎

在这部剧中,周迅饰演的小敏也离婚了。

离婚那年,儿子6岁,小敏一个人去了北京,留下儿子跟着姥姥一起生活。

14年,小敏一年回家一次,跟儿子见面和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

直到小骏20岁,来北京参加高考,这一对母子才有了朝夕相处的生活。

在小俊需要妈妈的童年时期,妈妈消失了,他的性格变得内向而敏感。

小骏对妈妈的感情,夹杂着爱与恨。此时此刻,他的心是跟妈妈有对抗的,甚至会用语言攻击妈妈,“报复”她亏欠给自己的母爱。

值得庆幸的是,妈妈离开他的时候,小骏已经六岁。在此之前,妈妈全心陪伴过他最无助的生命早期,这让小骏对妈妈的依恋还有印象。可即便如此,他的心理也因后来母亲的离开,承受了巨大的创伤。

和小敏一样,很多父母在孩子尚年幼的时候,不得已地离了婚。

有些父母,离婚后忙于生存,无法照顾孩子,就将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在外边打工,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陪伴,成为了留守儿童。

等到孩子已经上学了,甚至长到十几岁,才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管教。

此时的孩子见到父母,如同见到“陌生人”。没有亲密情感基础,只有疏远的心理距离,这个时候开始管教孩子,他怎么会愿意听你的呢?

李玫瑾说:“依恋情感是教养的心理资本。”

唯一能够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心理约束力”的,是孩子对父母自小养成的依恋情感,而只有幼年时期的抚养和陪伴,才是孩子依恋父母的根源。

末代皇帝溥仪,三岁起就登基为帝。他的幼年是被供着养的,身为皇帝的他万人之上,没有约束和规则。在被放纵的环境下长大,溥仪心里想不到别人,甚至不把别人当人,常常一不高兴就责打太监,还会时不时地拿他们捉弄取乐。

有一次看到地上有块脏东西,溥仪就挑出一个太监,让他吃下去,太监就趴在地上吃了,这让溥仪觉得好玩,越发地养成了他为所欲为的恶习。

身边的人都知道溥仪的品性,却没人敢管他。有人给小皇帝请来了学识渊博的老师,希望能教育溥仪,可是老师发现跟溥仪根本讲不通道理,也摇摇头走掉了。

无论是老师还是忠臣,还是亲爹亲妈,都管教不了溥仪。

后来,人们发现,只有一个人的话溥仪最听,那就是他的奶妈王焦氏。

溥仪对身边的人都很跋扈嚣张,唯独对奶妈特别的亲近和喜爱。

看到奶妈来了,溥仪知道她是小脚走不快,欣喜地主动迎上去,扑到她的怀里。

溥仪回忆说:“在奶妈的怀里,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奶妈不会讲什么道理,只是悄悄地问溥仪:“你又让他们吃地上的脏东西了?皇上,他们也是人哪,人怎么能吃那种东西呀?”

“你要是再这么着,以后我也不敢来啦!”

溥仪这一听着急了,急忙喊道,“不行,你得来!我听您的,再不那样做了。”

一声叹息、一句劝导,轻易地就让溥仪听了话。

这就是溥仪对奶妈的情感依恋,正是他们建立起的这种亲密依恋感,不需太多的道理,更不用粗暴的管教,奶妈轻而易举地约束了任性的皇帝。

怀胎十月,比不过耳鬓厮磨的几年。让孩子愿意亲近的,是在他无助的幼年期,与他朝夕相处的那个人。

身为父母,即便我们离婚了,无法再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也不要忘了孩子还需要我们,再难,也不能丢下孩子。

亲子之间,没有情感,就无法谈教育。

03.单亲妈妈/爸爸,要给予孩子“亲密有间”的爱

在美国电影《黑天鹅》里,单亲妈妈因为个人情感的失败,将女儿NINA当作了生活里的唯一。

她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无微不至,同时将女儿抓得紧紧的。这使得NINA一直在母亲的控制下生活,直到28岁,没有男朋友,也没有任何母亲之外的社交生活。

母亲和女儿之间如胶似漆,不分你我,乍一看这关系是很亲密的,其实对女儿来说,这样的亲密让她窒息。

心理学家武志红,将父母对子女吞噬型的控制关系,称为“共生绞杀”。

在“共生绞杀”的关系中,父母不将子女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父母自我的延续,将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加诸于孩子身上。

这样的亲子关系,很显然是畸形病态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的父母,爱孩子,也懂得掌握“亲密与界限”的分寸。

就像《小敏家》里的陈卓,作为单亲爸爸,他宠爱女儿佳佳,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又给予她充分的自由。

女儿十二岁那年来了例假,陈卓明白女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他果断地将一居室出租,贷款买了一个小两居,将主卧室、主卫,以及阳台改成的小画室给佳佳,就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独立空间。

在女儿的成长中,他扮演了一个可以依赖的爸爸,更重要的是,他对女儿“亲密有间”的爱,让孩子在自由与爱的空气中,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派克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当孩子已经长大,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

父母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04.完整的成长,来自于父母完整的爱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那些家庭不完整,孩子又能健康成长的,都有同样的规律:父爱、母爱不会缺席,或者一人能身兼两职。”

的确如此。

其实真正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并不在于家庭是否完整,而是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持续、有爱的成长环境。

即便是父母离了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只要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充盈的爱,他的世界就是完整的,他就一样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敏家的启示离婚了我们依然可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