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在爱眼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地制作了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科普视频,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此病,得到规范及时的治疗。
问题一:目前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怎样?
回答:根据中华医学会、国家疾控中心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1.6%,患病人口约1.亿。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逐年升高。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7%-37.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劳动年龄人口失明的最主要的原因。
问题二:患了糖尿病,眼底一定会出问题吗?
回答: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患有视网膜病变。这跟患者的患病时间、血糖控制情况、眼部特点、血压、血脂、年龄、遗传因素等有关系。其中糖尿病患病时间和血糖控制情况最为重要。
问题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回答: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眼干、眼涩、逐渐的视力下降、眼前黑影、以及突然的视物不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其表现可能和白内障、青光眼、老视或者干眼症等相同,因此,经常被患者忽视。
问题四:得了糖尿病一定要进行眼底检查吗?
回答:依据目前的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不可逆的。除特殊情况以外(小于12岁的1型糖尿病),一旦获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均应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视力丧失的风险,并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身心负担和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
问题五:如果发现眼底出了问题,需要怎么治疗?
回答:经过专业化培训过的眼底病医师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根据严重程度,医师会明确告知复诊的频度以及治疗方法。通常轻度、中度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采取严格控制内科病病情结合口服药物的办法进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的患者,可能被要求做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激光治疗甚至手术。
问题六:激光治疗危险吗?
回答: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无疑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可以说,如果没有激光治疗,将会有大批的患者因糖尿病失明,纵然激光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损伤,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治疗可以取代激光。经验丰富的眼底病医生可以很好的控制激光治疗剂量,治疗风险很低,痛苦很小,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治疗。激光治疗有特定的治疗窗口时间,太早或太晚都不行,患者应听取医师的意见接受治疗。
问题七:手术可行吗?
回答:严重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能因为大量的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无法接受激光治疗。因此手术是此阶段的唯一治疗选择。目前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蓬勃发展,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越来越少,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获得了提高或者稳定。因此,如果患有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身状态良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是,严重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严重的视网膜缺血、微循环障碍以及视神经的病变等,都会制约手术效果。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眼底病变,是预防失明的最主要方法。
微创玻璃体手术演示图
总结
定期复查,严控“三高”,合理用药,及时激光,接受手术,均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
医院眼科李胜原创作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西班牙巴塞罗那巴尔的谢布伦研究所(CABERDEM)的SimóR的实验室团队近期在InvestOphthalmolVisSci上发表了他们最近的一项工作,发现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护骨素对炎症和血管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骨素(OPG)对内皮细胞的功能有重要作用,是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新发型的调节因子。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他们将OPG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生成和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他们还检测了糖尿病大鼠和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中OPG的表达情况,并在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中检测了OPG的产生情况,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为探索上面的问题,他们采用多种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法Western印迹分析和RT-PCR等,对来自47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28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玻璃体样品,14例PDR患者的视网膜,人视网膜(10例来自糖尿病患者,10例非糖尿病受试者),大鼠视网膜和HRMEC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血管生成实验。
最终他们发现,相对于非糖尿病对照组的玻璃体样品,在PDR患者的玻璃体样品中,OPG,VEGF和MCP-1/CCL2的表达显着增加。在OPG和VEGF和MCP-1/CCL2水平之间发现显着的正相关性。在视网膜中,OPG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而在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OPG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着提高。他们研究发现,是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诱导HRMEC中OPG的上调,而不是VEGF,MCP-1/CCL2或凝血酶。在HRMEC中,护骨素促进ERK1/2和Akt的磷酸化,并诱导其迁移。同时发现,在体内明胶栓塞试验中,护骨素增强了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他们得出结论:OPG参与了PDR的血管生成。这项研究促进了人们对护骨素生理功能的认识,也给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MedSc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