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介绍
患者,女,77岁。因“突发意识不清12小时”于-12-:55送至医院急诊室。患者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急诊颅脑CT提示未见颅内出血。CTP重建提示基底动脉梗塞,核心梗死13ml,低灌注区54ml。且患者呕吐物中有暗红色胃内容物,隐血可疑阳性,存在溶栓禁忌。
既往有“高血压”等病史,平日不正规用药。
查体:BP/92mmHg,血糖6.4mmol/L。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查体不合作。NIHSS评分:37分。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出血。CTP重建提示基底动脉梗塞,核心梗死13ml,低灌注区54ml。
术前影像学检查:
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有静脉溶栓禁忌症,发病在24小时内符合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指征。
手术方案:患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基底尖动脉闭塞)诊断明确,右侧椎动脉为优势侧,拟作为手术入路。选择国内唯一一款具有后循环取栓适应症的EmboTrapII取栓支架,配合中间导管抽拉结合进行取栓。
耗材信息:
长鞘:Cook6F90cm长鞘
造影管:FMPA1造影管
诊断导丝:0."泰尔茂超滑泥鳅导丝
抽吸导管:eV3Navein5Fcm
微导管:强生ProwlerPlus
微导丝:史赛克synchro2
取栓支架:EmboTrapII5*33mm
手术过程:
右侧椎造影提示基底动脉尖偏右侧大脑后起始部血栓。
支架打开时造影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明显改善;取栓一次后复查右侧大脑后动脉血管通畅,TICI2B级,右侧小脑上动脉远端未见显影,10分钟后造影血流维持良好。
手术体会:
后循环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患者,其预后与再通时间、血流恢复程度等密切相关。目前各个中心都在院内外流程优化上下足功夫减少时间的耽搁,但器械的进步及操作简便化在开通血管方面依然是重要的一环。既往取栓支架均未明确标准后循环适应症,EmboTrapII是国内唯一一款具有此指征的动脉取栓支架,在椎基底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的情况下,可最大限度捕获不同性质的血栓、防止血栓向远端逃逸,提高一把开通率。
首先,该型支架的开环外架设计对于血栓嵌合能力强,可以与血栓有更深层次的接触,从而更加牢固的抓住血栓;其次,多节段设计既保证支架在分叉弯曲处可以充分打开,该设计又保证了在拉栓过程中对血栓的固定牢靠,不会出现栓子逃逸情况。而且支架的显影好、定位方便、操作简便、输送性能好等特性明显提高了手术效率。
总结:
具有开环外架、大开口网眼、闭环内通道、多节段支架及远端闭合末端等特征的第三代取栓支架EmboTrapII,设计新颖,考虑全面,是国内唯一一款具有后循环取栓适应症的支架,其抓捕血栓及回拉血栓过程中防血栓逃逸能力较强,可显著提高一般再通率。
术者简介钱聪,外科学(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十余年,现专攻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比如颅内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急性或慢性脑血管闭塞开通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或切除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等。已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专家简介许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病区副主任。从事脑血管疾病诊治工作27年,擅长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病的取栓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担任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组委员,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神经介入沙龙召集人。
原创:许璟,钱聪
校对:凌晨晗,陈苗
封面及文中图来源于病例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