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发微
针刺有风险穴位时
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比利时仁济医药中心王仲彬
据报道:年6月某日,香港一位29岁的女子到湾仔一间中医针灸诊所接受一年轻中医针灸师的针灸和推拿治疗后,突然抽搐昏迷,医院抢救后证实死亡。另外,记得内地曾有一位资深针灸专家,平时擅长以风池、风府、哑门等有风险穴位治疗疑难病,而且针刺深度超出常规,每每取得奇效,以至于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但后来他在为某病人施针时发生意外,病人突然后仰倒地,瞬间不治身亡。出事后,这位专家遭到病人家属的持续追踪,久久难以返岗上班,其声望也受到严重影响。诸如此类医疗意外,理当引起广大针灸业者,特别是海外针灸同仁的高度警醒。为此,我们有必要熟悉有风险穴位的相关常识,掌握其针刺深度及强度,防范针刺临床上的潜在风险,杜绝严重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实,全身经穴、经外奇穴、眼针眶区十三穴及其它穴位都有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针刺意外。但我们讨论的有风险穴位,指的是临床上实施针灸操作时容易发生意外的穴位总称,或称意外穴、危险穴。对此类穴位,历代医籍都有记载。如《素问·刺禁论篇》:“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膺中为中府穴之别名,意为针刺过深易引起气短、窒息(气胸类)。《针灸甲乙经》始有禁针禁灸之说,如神阙“禁不可刺”、人迎“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刺”等。还有禁针禁灸乳中、脑户、鱼际三穴的提法。有关风险穴位的名录,历代医籍的记载有所增删。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还载有禁针禁灸穴歌。古今医家对许多穴位究竟该禁针还是该慎针的认识不尽相同,但相关穴位数量则均达数十个。而这些穴位多分布于头面颈项、胸背腰腹,特别以眼区、颈项、胸背最为集中。而这些穴区下面多有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延髓等组织结构。此外,非风险穴位在特殊病理条件下,如穴位局部存在黑痣、溃疡、肿块、血管瘤、严重感染等病变时,也可演变为有风险穴位。临床上造成针刺意外事故的原因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穴区本身解剖因素,也有针灸工具及患者体质等因素。但常见意外多是由针刺所致,且以物理损伤中的机械损伤为主。其实,只要针灸业者平时多加注意,大多数针刺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重大意外事故完全可以杜绝。今在文献网络检索的基础上,特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