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应该是每一个人语言发育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听力,让语言的发展进入一个快车道,在语言发育的高速期促使着孩子语言的迅速发展。然而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存在,却让听力对于语言的促进画上了一个句号,由此开始,孩子的听力不再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机会,而语言的发展也就此停止了下来。
听力衰退、听力丧失是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孩子正在经历,甚至是已经经历过的问题。有的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孩子一出生就丧失了听力,不要说学会怎么表达,就是最基础的字音他们也很难学习,只能通过手势来进行沟通。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很多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孩子出生后可以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来帮助他们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训练。
但不管怎么说,听力的先天性丧失对于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打击,即使可以通过人工耳蜗和佩戴助听器的方式恢复部分听力,但是语言的发展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孩子由于听力的丧失,缺乏足够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敏感度,这让先天性耳蜗畸形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强。
而且由于听力的缺失,他们对于相似音、同音字这类的字词的分辨也很模糊,在表达中也会出现问题。字音、字词终究是是要拿来用,拿来说的,如果不说不用,学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处。但是对于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儿童而言,语言的发展终究是要落在这些基本的字音上的,分清楚字音是他们必须做的事。
先天性耳蜗畸形儿童的语言,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发音,学会使用语言来更好地进行表达,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社会化的群体中不至于变成边缘人物。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不存在什么“隐士”,几乎每个人在每天都在和每个人打着交道,而一个人在一生中要遭遇两千三百万人,而语言,是和这些人进行交汇的基本手段。
但很可惜的是,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儿童,在某种程度上不具备这些能够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手段。交流和沟通可不仅仅只是说出话来就够了,这是交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在特定的情境说合适的话。这才是语言的普适性和多用途,它不仅仅是说出来就够了。
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孩子,在工具的辅助之下,在语言的训练和康复中掌握的,就是和人交流沟通的第一步:说出口。但是对于其他的方面,他们掌握的很少,因此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他们储备的词汇和知识不足以让他们应对。对于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儿童来说,在他们的语言中更多地掌握一些相对完善的,实用性高的词汇和短句,也许对他们的日常更有帮助。
尽管先天性耳蜗畸形的儿童为了学会说话要付出比常人更加多的努力,但是有时候有些事不是靠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但是,有的时候不再多努力地试试,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